在没爱上阅读以前,对女作家张爱玲是模糊的。唯一对张爱玲的印象还是来自上学时期的语文课本所知道的皮毛。后来,每每看见别人写的文章里都有对张爱玲的评说,这更加深了我对她的模糊。张爱玲到底是怎样的人物,那么多人喜爱她,赞美她?
《尘埃里的姐妹花》让原本模糊的记忆慢慢清晰,对张爱玲也有初步的了解。
张爱玲,民国才女,一生才华,一生不幸。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名门望族,从小就熟读诗书,很有文学天分和艺术细胞。张爱玲的父母在她10岁的时候离异,她随父亲生活。从来对她不管不问的父亲常常对她施于暴力甚至辱骂,从小就缺爱的张爱玲让她后来的性格特别的孤傲,冷眼看人。也是这一性格影响了她的一生。
与她有着相同命运的民国女作家苏青。一个生长在名门望族里的大家闺秀,一个是乡间的粗鲁野丫头。他们的命运何其的相似。都有一个不靠谱的爹,父母都离异。后来都靠写作赚钱,都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女作家。她们的结识因缘文字,那时张爱玲专门给苏青的专栏投稿,她们彼此相熟成了最要好的姐妹花。
正因为她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最后竟然连喜欢的男人都是同一个,因为一个汉奸胡兰成,原本要好的姐妹彻底决裂,有种老死不相往来。
张爱玲和苏青这对姐妹花,最后的结局都很凄惨。文化大革命,苏青因为孩子选择留在大陆也因此少不了的牢狱之灾。苏青死后,因为火葬场太多尸体需要火化,她的遗体不得不放在冰冷的地上,足足放了一夜,待到天明才匆匆火化。
选择赴美的张爱玲也是无比的凄惨。像个幽灵一样独自离群索居,经常闭门谢客。在这样孤僻的状态下,张爱玲度过了23年的独居生活。在临终末了,她穿戴整齐,躺在自己寓所的地板上安详的离去。身边放着她早早写好的遗愿:把她的骨灰随便洒入不知名的江河大海。
阅读是强大的,它让我们了解的过去的一切。很惭愧自己才喜欢上阅读。过去荒废的十年里让人心疼,更悔恨。过去的十年间诺能坚持阅读,那现在的自己又是一种怎样的全貌呢?
非常吃力的写下了最近看的一本《尘埃里的姐妹花》读后感,写得很浅薄,抓不住终点。以后尝试着多写读后感,加深自己对阅读过书的映象。希望每天进步一点点吧。
因为浅薄,因为无知,所以更要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