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源

天终于晴了,忙里偷闲,去了一次凤翔。
这是家乡今年新成立的区,古雍城撤县设区后,有没有啥新变化,且去一探究竟。
从市里坐上城际公交车,出发!其实,这趟城际公交已开通好几年了,今天才是第一次坐。上车后,还遇到了一个小小的尴尬:由于自己手机的公交App和这趟车不匹配,刷不了车费,最终无奈在包里翻找了好久,才凑出8元零钱投入投币箱。这时才发觉,平日习惯了手机扫码支付,已经想不起来有多久没用过人民币了。一笑。

上得塬来,一望无际的麦田好似绿毯铺展开来,绿莹莹的,春风拂过,“绿海”起伏,蔚为壮观。麦秆“个子”已经长得差不多了,麦穗正在发育,麦芒很长,让人不禁对今夏的农业收成多了几分希望。
来到过去的县城、如今的区政府驻地,发觉街道很干净,几年不见,城区周边又多了很多楼盘和商业建筑。新建的城墙遗址公园绿化很不错,也很养眼,来此健身锻炼的、唱红歌的人都很投入,让公园多了几分生气和活力。
街道变化不大,来到一个小吃城,咥了一碗凤翔特色小吃豆花泡馍,感觉还不错。再来两个蜂蜜粽子,中和一下口中的辣味,便有了饱意。

在街道上随便转转,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景特色的著名的东湖。这里我已经来过好几次了,每次上凤翔都会来看看,虽说变化不大,但仍是心中的一个念想。也不知是因了大文豪苏轼还是别的什么,就想来这里待一会儿。
东湖是苏轼在疏浚古饮凤池的基础上修建的,风光旖旎,景色怡人。“东湖揽胜”是关中西府古八景之一,“东湖柳”更是“凤翔三绝”之一(还有“西凤酒”和“姑娘手”),在这暮春时节,杨柳依依,倒影水中,清风拂来,吹皱一池春水,别有几分江南水乡的秀雅意韵。众多的柳树成为东湖的特色景观,尤其是清末名臣林则徐手植柳和左宗棠种的“左公柳”,历经一百多年沧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更显历史的厚重感。

东湖的亭子很多,著名的喜雨亭、君子亭、宛在亭、鸳鸯亭、洗砚亭等,多与苏轼在凤翔任职时的经历有关,也留下了不少耐人寻味的文化故事。如今游人在亭内小憩,饱览东湖胜景,也是雅事一桩。
下午还要上班,只好暂别东湖,匆匆往回赶,此处美景留待来日再慢慢品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