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公司的团队群里,一个经理发了一个链接,她的邻居家叔叔查出肝癌,在网上筹款。一家五口,两个孩子还在读书,一个孩子才两岁。
那个经理表示,这事情是千真万确的,就是自己的邻居,真的很可怜,希望大家帮帮忙。
我点进去,大概扫了一下信息,是河南商丘市虞城县陈庄村的,家里确实很穷,而且看情况很不乐观。我意思了一点,遇到这种情况,我多少都会表示一下,但是不多,因为这几年,这种筹款的实在太多了。
我顺便也看了一下,好几个群里的熟悉面孔,再看了一下金额,我发现我们看人真的不准确。有些人平日里觉得很小气的,却一下子就给陌生人捐了200块,有些人平日里看着很大方的,却仅仅只捐了2块钱。
当然,慈善无大小,不管多少,都是善心,只是觉得我们想要真的去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更需要用心去接触。
然后,群里的人就聊到了保险。
好几个人都买了保险,不仅给自己,也给爸妈,给孩子,都买了保险,而且因为买保险及时,自己的孩子生病住院都没有花钱。
群里都开始聊各种保险公司的对比,各种险种的不同,以及要不要买保险的话题,我发现,其实家家都有难念的经,遇到的事情也都差不多。
最后,总结出一个观点,保险一定要买,特别是现在社会,保险已经是一种理财方式了。

去年,我的一个代理,她妈妈擦窗户摔伤了,所以她12月份的时候,不仅要每天照顾孩子,还要照顾住院的妈妈,每天家里医院两头跑,而且花了很多钱。
她当时跟我说,我们一定要买保险,不仅是给自己,也要给家人,太重要了,因为一旦你出事了,你才会知道,你辛辛苦苦挣的那些钱,在医院里烧的有多快。
我们其实也都明白,保险早晚都会普及,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一直在想,保险保护我们于危险之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买呢?
是因为太贵吗,我觉得不是,相比于高额的医药费,保费真的只是九牛一毛,而一旦出现问题,保险真的可以救命。
现在那么多筹款救命的,如果能有一份保险,那岂不是不用有求于人,甚至是不用因为没有钱治疗而丧命。
而且,很多保险现在都推出了理财模式,就是我们交了保费,其实那些钱相当于我们存在了银行一样,多少年之后,按照一定的条件,那些钱还会退给你,甚至算利息退给你,这比把钱存银行划算多了。
现在,我开车出去,不管到哪儿,都是直接去找停车场,不再在乎收不收费,停车费再贵也不心疼,为啥,因为去年一年的时间,因为自己每次为了省个停车费,最终违停违章导致的罚款就数千元,相比于一次几十块钱的停车费,心疼死了,那要停好几年的车啊。保险就好比停车场,收了钱,可以保证你不会出现意外,不会花损失更多的钱,虽然提前会花一些小钱出去。
马路上随便行驶的一辆车子,都有保险,可是开车的人,却不一定买了保险,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我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们打心底里抗拒保险。中国人还是相对比较传统一些,不喜欢谈论生死,更不能很自然地提到自己遭遇不测之类的话,总觉得膈应得慌。我刚出生的时候,我妈就给我买了0到12岁的保险,后来在学校每年又买了保险,我小时候就当着外公和爸妈的面,说了一句“我这一年又没有出什么事情,保险真是浪费了”,我外公当时脸马上就阴沉了,冲我吼了一句“混账东西!”要知道,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所以,人们不习惯把生死拿到桌面上谈,更加忌讳像谈生意一样谈论那些生病啊意外啊死亡啊等不好的事情。
如果仅仅只是这一个原因,那也好办了,毕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是在不断开化,毕竟很多人都会接触,所以总归会接受。
更大的问题,我觉得是保险给人的感觉还是太虚假,很多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不够真诚和专业,不能令人信任。
说白了,保险也是生意,但是谈论的都是疾病意外死亡等不好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保险比别的行业要难做一些,但是同时保险又是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所以又比其他的行业要好做一些。任何行业,都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卖墓地的不比卖房子的生意差。
销售,一定是产品和人品的结合体。好的产品是基本,好的人品是灵魂,两者融合,生意自然会好做。保险之所以难做,多半都是销售员的问题,因为很多销售员只是为了赚取佣金,而不能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我们为什么都会买车险,因为消费实实在在,保单清清楚楚,买了车的人都知道大概的情况。我买车险,那些条款啊什么的根本就没有看,直接让4S店代办,大家都一样消费。去年出了两次险,刚刚定损,保险公司就把钱先行打给我了。过几天,车子修好了,直接去交钱,提车,非常方便。
但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时候,就会变得复杂了,因为人不是机器,而是有感情的。很多销售员总是喜欢把保险吹得天花乱坠,可是真正出了问题的时候,却又说这个不能报销,那个险种你没有买不在范围内,所以导致很多人对保险有抵触心理,总是觉得保险很多时候都是在忽悠,那些销售人员从来都不顾忌客户的感受,只会骗你投保赚你的钱而已。
我就遇到过多起这样的情况,老人按照销售员的要求买了保险,结果到头来住院的时候,却被告知不能报销之类的,说是买的不是对应的险种。
隔行如隔山,我相信每一行的人都会这么觉得,可是偏偏却都喜欢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应该像自己一样了解自己的行业。就好比我吧,以前卖瓷砖的时候,就觉得我家的瓷砖就是最好的,你们怎么都不识货呢,非要去买那些杂牌,花钱了还没有买到好东西。现在,我经常还是会这么觉得,我这里卖的护肤品这么好,我自己一家人都在用,可是你们为什么还要去别处买那些不好用的呢。
销售就是这样,容易进入角色,总是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好,可是我们也应该想一下,对于别人来说,自己不了解的行业,怎么知道好坏呢。
我也在装修行业做了好几年,但是我们的房子马上交付了也要装修新房了,我发现很多建材类产品,我仍然是小白,什么都不懂,不被坑,怎么可能呢!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外行人能看得懂保险合同上密密麻麻十几页的说明,就算看得懂想消化还是很难的,所以买保险的人其实是把信任交给了销售员,说严重点甚至是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销售员,这份信任,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这里就有一个保险推销员,是一个中年的妇女,她就是那种非常热心肠的人,而且非常真诚,做了十几年的保险,不仅给客户推荐最适合他们的产品,还会在客户有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提供最专业的帮助,所以生意越做越好,很多客户帮她推荐客户。
大多数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是差不多的,有差异的其实更多的是服务,其实任何行业都是这样,产品的差异化越来越小的今天,服务才是取胜的关键。这个时候,就需要销售员真正做到为客户着想,而且是长期保持这种状态。
时间,是检验很多事情的标准,验证了人心。我们一定要相信,你的真诚,自有人能感受到。
不管是做业务也好,自己创业也好,我们都应该学会用心,保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你能够不计回报地去付出,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做出来,就和做事业一样,急功近利只会自取灭亡,而当你用心去坚持去实践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没有那么难。
去年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找到我,说是自己也想在平台上写文章,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问了半天,他什么也没有想好,什么也说不出来,甚至连想做哪个平台都不知道。我告诉他,他是想得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们该想的不是怎么做,而是到底要不要做。每天喊口号的人太多了,今天要做这生意,明天要创业,后天要写文章,大后天要骑行,终究没有一个是做好的。
聚焦垂直领域,我之前就讲过很多次,只有你自己找准你的定位了,然后去钻研,去做那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你会发现,你稍微努力一点,就可以甩掉很多人。

去年9月份,我团队里的一个姑娘,从杭州一家公司辞职后,到了云南,然后骑行滇藏线,一路进藏。她也从来没有骑行经验,但是就是凭着自己不服输的劲儿,客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历经30多天,安全到达拉萨,她在路上拍的很多美景,都美呆了,我们直呼羡慕。
她没有宣传,只是发了一些照片,就有一些粉丝加她,后来我想,如果想做网红,想出名,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有一个会写的人,沿途记录下一位骑行者的经历,当然这种经历是真实的,然后发在论坛,发在各大平台,一定会吸引很多粉丝。前提是,这个人一定要会写,还要有人专门会拍摄照片和视频,也许你一星期一个月你不一定能火,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久,一定会非常火。
不过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的,因为没有多少人会守着一个希望过日子,特别是本该奋斗的青春时代,我们的身上背负着很多的责任,会面临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而追梦的过程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的,时间可以检验一切,可是时间却不能提前预知一切。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所以你才能淘汰掉对手,成功逆袭。
其实每个领域都有专家,都有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我们总是觉得赚钱太难,是因为我们太着急了,我们的爱好就是赚钱,而不是做事业,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很难真正去找到自己的爱好,进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好像我上面提到的骑行计划,包括我在和有些朋友聊天时讨论的环驾中国的计划,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际上,都是行得通的,都是可以做出来甚至是非常火的,这点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我就有这些想法,只是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有能实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你关心的,就是头条。
我当时把我的想法跟朋友讲了,于是有人找我,希望我可以做那个写作者,一起包装一个骑行者,被我拒绝了。因为,我自己已经打算,亲自去完成这个计划,在不久的未来,来一段环驾中国之旅,也算圆了青春的一个梦想。
不要怀疑我能不能做到,其实认识我的人都知道,坚持是我的人生标配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