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项目:观看红磨坊艺术表演
晚上九时参观红磨坊夜总会,欣赏驰名世界的巴黎红磨坊舞蹈表演。此项目也是自费,120欧元,含车费,司机加班费,订票费,夜总会服务费,门票,半瓶香槟,饮料免费,时间总共一小时四十五分钟。这个项目虽然昂贵,但考虑再不能来第二次,绝大部分还是咬咬牙参加了,只有两三个人没有参加。

红磨坊,是法国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厅,现在是法国娱乐业中一家效益良好的企业,是巴黎的一个旅游景点。据介绍,红磨房歌舞团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
那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在蒙马特高地作画卖艺,使那一带充满艺术气氛,成为巴黎最别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区之一。由于艺术活动活跃,蒙马特高地街区那弯弯曲曲的卵石坡路的两侧,小咖啡馆、小酒吧生意兴隆。后来,这些小咖啡馆、小酒店里来了一些舞女,她们穿着滚有繁复花边的长裙,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地伸向挂着吊灯的天顶。当时英国人称这种舞蹈为“康康舞”,认为它很放荡,很下流,禁止在英国演出。但是,康康舞在蒙马特高地很受欢迎。
每年狂欢节,舞者走上街头大跳特跳,人们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社会学者在分析康康舞盛行的原因时指出,1871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萎靡不振。现实生活中丑闻充斥,金融财团明争暗斗,劳资矛盾加剧。人们厌倦了民族主义者的大话空话,整个民族感到极度的空虚。在重新找回生活坐标之前,法国人感到苦闷、彷徨。然而,忧郁不是高卢人的特点,他们很快就学会用玩世不恭来取代苦闷,这就促使一种放纵的风气在巴黎弥漫。
1889年10月6日,红磨坊歌舞厅在康康舞的乐声中正式诞生。红磨坊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在他的多幅水彩画中描绘了那些贪婪的看客,而他本人最后也沉湎红磨坊,在同舞女的夜夜狂欢中毁掉了生命。红磨坊的舞女,有法国的,也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及美洲、澳洲的,她们的愿望不高,只希望能够遇到一位能够善待自己的男人。
到过法国的旅游者,导游都会告诉你,巴黎有两个著名的歌舞表演厅,一个是位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的丽都,一个是位于城北蒙马特高地脚下白色广场附近的红磨坊。如果说丽都具有美国百老汇风格,那么,屋顶上装着长长的、闪烁着红光的大叶轮的红磨坊,则是较为地道的法国式歌舞厅。印象派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使这个歌舞厅蜚声世界。还有两部电影以红磨坊为主题,一部是法国大导演让·雷诺阿的《法国康康舞》,另一部是戛纳电影节的参赛片《红磨坊》。后者是风格华丽的好莱坞片,由妮可·基德曼主演,影片讲述1900年前后发生在红磨坊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法国巴黎,红磨坊的舞蹈表演每晚都有,据统计,其观众55%是外国人,45%为法国外省人。红磨坊有40名女演员、20名男演员,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
女演员必须受过芭蕾舞训练,身高起码应达1.72米,年龄在16至25岁之间。容貌要姣好,笑容要灿烂,大腿要修长,鼻子要俏皮。演员起薪1.2万法郎(1法郎约合人民币1.16元),资深演员可达3万,他们付出很多,每周工作6天,每天演出两场。
红磨坊现今的主要舞蹈兼独唱演员玛丽莎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护士,一个良家女子。玛丽莎在红磨坊当演员整整15年,已与团里一位意大利籍独唱兼杂技演员结婚。她曾在《奇妙》这出歌舞剧中演出过6000场,时间长达12年!虽然今年已经33岁,但人们说她仍然具有17岁女孩的身材,表演时她全套行头重12公斤,她能像少女一样“举重若轻”,高高地抬起大腿。她在评论妮可·基德曼在影片《红磨坊》中的舞蹈时说:“还行吧,她尽力而为了。”进红磨坊是不少女孩的梦想,因为红磨坊的经历,就像“阿里巴巴”里“芝麻开门”的神奇密语,令生活出现奇迹。许多在红磨坊跳过舞的女孩,后来成功地进入影视界。
我们是八点多钟入场的,按要求,每个人穿的长衣(防止在长衣里藏带东西),携带的照相机,录像机,包裹等,都需要在进入表演厅之前寄存,然后才能进入表演厅。我们团报名37人,6人一桌,我们点了冰镇香槟,干白,干红,这些酒水都是不需要另外付费的,在九点正是演出之前,我们大家边听音乐,边喝饮料。
正式演出时间一到,厅内明亮的射灯突然全部熄灭,只有每张桌上带有罩子的小灯发出微弱的光线,从上往下看,一盏盏红灯十分入眼,刹那间,各种射灯齐放,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身着洁白青年男女演员,伴着欢快的节奏从舞台两侧走向舞台中央,表演已经开始了。由于我们手头没有节目单,演员和节目名称都无法知道,法语解说我们也听不懂,只有靠视觉、听觉和对音乐的理解来欣赏每个节目。

舞蹈以群舞为主,服饰华丽耀眼。女演员身上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乳房,两只乳房亭亭隆起,像两座小山,随着脚步的移动,富有弹性的上下蠕动,十分撩人,让人心动。小蛮腰随着音乐的起伏也在不停的扭动,连带着那圆圆的丰满美殿,白嫩鲜活,错落有致,使观众有一种想把她们拉进自己怀抱之感,你的心顿时已被她们融化,如梦如痴。举手投足间,眉飞色舞,舞姿翩翩,心随舞动,眼随人动,耳随音动,视线间的两端已无法切断。
除舞台表演之外,还有借助索道进行空中表演。空中表演主要由女演员来进行,在音乐的伴奏和灯光的移动中,演员在空中时而漫步,时而俯身展翅,时而快速如飞,把祝福撒向人间,献给观众,犹如我国甘肃敦煌莫高窟中的“敦煌飞天”的味道。舞蹈是一种视觉极强的节目,通过演员千变万化的姿体动作,把人类的灵动与线条之美表露无遗,它能让人赏心悦目,产生共鸣。在整台节目中,以舞蹈为主,中间穿插杂技、魔术、哑剧、美女在透明的玻璃缸中与蛇共舞等节目。
这些节目中,杂技是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它展现的是技术之美,力量之美,勇敢之美。而魔术是表演者利用技艺或专长来传达具体的事件或非具体的意象,以达到艺术或是娱乐的目的,魔术表演是一种表演艺术,它能给人提供的广阔的想象空间,是提神益智的项目。
哑剧不用台词,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形体动作是哑剧的基本手段,它的准确性和节奏性不仅具有模仿性,还应具有内心的表现力和诗的意蕴,哑剧是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是一种心会意传的艺术,是敞开联想对号入座的艺术。
看完了红磨坊的整场演出,总的感觉是,这是一场高雅、艺术、娱乐相结合的美轮美奂的一场艺术盛宴。每个节目和背景自动切换,相得益彰。灯光和声响配合默契,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按照张导的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我们每年腊月三十晚上收看的国内规格最高的中央电视台的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相比,风格大相径庭,“春晚”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很少,无论从视觉、音乐、灯光、演员身材、表演技艺、创意等方面,与红磨坊相比缺少活力,贵气,美感。回到“美居连锁酒店”快到12点了,既兴奋,又觉得有些累,为了明天的景点,我们都没有洗漱就睡了。
第四个项目:参观老佛爷百货商场
17日,早餐后,八点半从美居连锁酒店出来,到巴黎久负盛名的“老佛爷百货商场”参观并购物。我和朋友到了一二层走马观花的转了一转,因为那里的东西太贵,也不适合我们东方人审美要求,无论款式和尺码对于我们都不适用,我们什么都没买,两手空空就出来了,出来后,按着导游指示的方向往左走,又继续往左走,突然看到了一家中国面食店,顿时感到极为亲切,走到门前,我顺手推了推门,门没有推开,但能看到店里面有两位女士正在忙碌,岁数小一点的女士发现我们想进去,就过来把门打开了,我们进去后,见到吧台上有许多饮料,因为有些口渴,想买两瓶解渴,于是,我向店内人员询问:
“有没有雪碧?”我问道,
“有!”女士答道。
“多少钱?”,我继续问,
“一个半”,女士爽快地回答。我随后从兜里掏出几个铜板,支付3欧元,拿了两听雪碧,当时相当于人民币30元。
“可以坐一会吗?”
“可以。”小女孩接着回答我的提问。
我们落座后,我看了看手表,时针已指向了10:25分,我们一边做着,一遍喝雪碧。大家都还没出来,也没什么事干,于是我好奇地走到了橱柜前,看看食谱价格,又看看盘子里的面点,盘子里装有锅贴,糯米饼,饺子,春卷,面条等,春卷为3.45欧元/100g;饺子0.5欧元/个;锅贴和糯米饼的价格与饺子差不多。这时,一位四十左右的男士从后厨走了出来,大概可能是厨师,他们的普通话说得都不错,看上去不像是南方人,不是台湾人就是我们北方人,我们不好意思问他们是哪的人,只是猜测而已。
店里的时钟提醒我们时间已是上午11点,道别后,我们向停车的地点走去。司机见我们回来就把车门打开,我们上去后休息,由于昨天晚上在“红磨坊”观看时喝了一些酒,加之回来睡的较晚的缘故,坐下后感觉有些犯困,我很快就闭上了眼睛打个盹。没等多长时间,大家都回来了,上车后,我们去参观埃菲尔铁塔。
第五个项目:登埃菲尔铁塔,观赏巴黎市区全景

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当年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1.2万个金属部件,用铆钉250万个。铁塔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铁塔分三层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
按规定,当天的铁塔是不对外开放的,但通过导游的融通,我们还是有幸地分两批坐滑车来到三楼观景台,一览整个巴黎市区的风采。
我们站在观景台上四处遥望,俯瞰整个巴黎市区,一切尽收眼底。从市区的轮廓看,整个市区呈环状分布,宽敞的街道把所有的建筑分割成多个几何图形,井然有序。整个市区的建筑都不高,都是小高层,每座临街的楼房,外观都是雕梁画柱,艺术气氛十分浓厚,美感十足,都是一件艺术品。仅就这一点,全世界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难怪人们把巴黎称为“艺术之都”,真是名副其实。就小的区域看,每个区域几乎都近似三角形,呈扇形分布,自成体系。在整个巴黎市区的东北部,有一个不大的区域,那里有几座高楼,基本都在三十层左右,那里是商业办公区,其他区域,鲜有高楼矗立。
从外观上看,整个巴黎城市的建筑,就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艺术宝库。按照导游的话讲,那里的绝大多数建筑都在一二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参观完埃菲尔铁塔,我们步行下来,马上就要参观拿破仑陵寝和亚历山大三世桥。
1:25分,我们去看拿破仑陵寝和亚历山大三世桥。
拿破仑墓位于的巴黎塞纳河南岸的荣军院。巴黎荣军院建于1670年,是为历次战争中残废军人修建的一座疗养院。荣军院正门是高大圆顶的圣路易教堂,里面庄严肃穆,法国历史上著名皇帝拿破仑的灵柩就安葬在这里。拿破仑墓室经过20余年的施工才全部建成,所用石料是从俄国运来的。整个石结构的墓室设计得庄严肃穆,色彩低沉凝重。
巴黎荣军院建于1670年路易十四时代,是为历次战争中残废军人修建的一座疗养院。荣军院正门是高大圆顶的圣路易教堂,里面庄严肃穆,凭吊拜祭者络绎不绝。拿破仑墓就设在教堂正下方地下室里。拿破仑,1769年出生,1804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15年6月,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1821年5月5日病逝。
他的遗体葬在圣赫勒拿岛“天竺葵”山谷中,英国政府禁止在墓碑上用“拿破仑·波拿巴”的名字,只许用“N·波拿巴”。皇太后一气之下,决定在墓碑上不写任何名字。以后,法国政府多次与英国交涉,要求取回拿破仑的遗骸。1840年12月15日,在隆重的仪式中,拿破仑的灵柩通过凯旋门,安葬在塞纳河畔的荣军院里。这是因为他曾留下遗嘱:“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
拿破仑墓分上下两层。上层环边分成6间圆阁,分别安放拿破仑的两个兄弟(长兄约瑟夫,小弟热罗姆)、儿子小罗马王和手下4位元帅的骨灰瓮。下层是用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墓穴,深8米,拿破仑的棺椁就放在中央。四周墙壁上刻有12个胜利女神的浮雕像,每个雕像代表一场光辉的战役。拿破仑的雕像穿着加冕时的冠服。拿破仑灵柩是一具大型赤紫色斑岩石棺椁,底座是青灰色的云石。石棺椁内还有6层棺,从里至外,依次为白铁棺、桃花心木棺、两层铅棺、乌木棺、橡木棺。拿破仑的遗骸放在最里面。在棺椁周围大理石上刻着拿破仑的遗嘱。拿破仑的墓室经过20余年的施工才全部建成,所用石料是从俄国运来的,光采集、运输就耗时1年,后经切割、雕刻、打磨,历时2年才制成外椁。整个石结构的墓室设计得庄严肃穆,曲线与直线相交,色彩低沉凝聚。不断有人在拿破仑墓前献花,以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