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欢早起的。
一天当中,最清醒,最敏锐,最有感觉的时候,就在清晨。为什么所有对自己有仪式感的捯饬都要在起床后搞得利利索索?刷牙漱口,梳妆打扮……即使到了单位,一般也要例行开会、见面碰头,一天工作的开始嘛。
这像极了人生。一天的时间真的很短,短暂的让我们经常忽略它的价值和存在,有多少个一天被我们拖拉了,有多少个一天让我们“再等等”……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可有可无的摆设,没有价值的东西,上苍不去安排,愚蠢的不是大自然,人类好像最爱捉弄自己。
我们生命的初衷像极了一天的清晨,所有的打算都曾萌生,但再好的设计也都被我们自己否定与泯灭。在灵光乍现的那一刹那,紧接着就会有无数个“不可能”把它湮灭。你可能觉得一天的事太多,有更多的事情比之更重要,或许还有机会……毕竟一天的时间还长着嘞。小时候叫理想,慢慢地就有了思想,以后你又慢慢发觉,思想是用来掂量理想的。理想再完美,似乎都经不住思想的考量,在一次次否定与纠偏之后,我们没有丝毫的耻辱心,反而觉得自己成熟了,没有人给我们做过真正的评判。
这几年为什么对“初心”的呼声比较高?可能也是趋势吧,物质生活过腻歪了,就得在精神领域里清醒一把,饱暖思淫欲。如果我们不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彻底刹车,从而整顿一番,那么我们可能狂妄,可能低谷,可能会忘记来时的路。
其实,每一个人都曾不止一次地希望有那么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来梳理自我,但就是那所谓的自我纵容,自我评判,把自己放在了自己的思想范畴里来驱使,用太多的“规范”来约束和标榜行为,结果就是在自己的执著里竟然停不下来。“磨刀不误砍柴工”,都明白这个理,但又好像都怕“耽误”,潜意识里似乎都一律的认同——那就是真“耽误”。这就是我们的游戏规则吧。
如今,全社会共识,当个体与集体都在梳理上下功夫时,我们又发现了重拾初心是一种趋势,整顿自我成为必要。一样的直白,再简单不过的逻辑,你发现也没什么,耽误什么了?其实都是一种活法而已。往常不能打住的,当下也行,难道以前自己错了?
人斗不过的往往就是趋势。
哪有什么一以贯之的标准,尤其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哪一个阶段应该怎么去过活,这能用一个模式来界定吗?这人如果活不出自己的感觉来,应该是最大的失败。
既然我们逃脱不了,也超越不了趋势,那我们就改变一种思维,来驾驭自己吧。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十分在乎的东西,其实和自己真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不管你是否倾注了自己的精力,它其实是依然如故,该怎么地,它就怎么地,我们真的是有点“自作多情”了。人为的助长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自己的能量,如果说给自己打气还行,假如真的去较真,那就是作践自己了。
打铁需要自身硬。再好的契机和平台,如果你自己不般配,这资源也和我们没关系。你行与不行,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会因你而改变各自的轨迹,所以,你只负责坚强,否则,就只剩下凉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