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九)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九)

作者: 兜易 | 来源:发表于2022-08-15 08:00 被阅读0次

每天早上,阳光总是先照亮越秀山顶,然后向城里延展,把黑夜的阴影驱散。都城隍庙外一百多档医卜星相,依时开档了,求神问卜的市民,络绎不绝。不计其数的补鞋档、生果档、云吞面档、旧书摊、飞发铺、古董玩具店、饼食店和卖鱼生粥、汤圆、河粉的流动小贩,卖治蚊符、止血符的道士,都开始做生意了。卖鱼佬把当㓥好的鱼一条条摆在路边,不时用竹扫往上面洒水,过路人猝不及防,衣裤也沾上点点污水。从四乡入城揾食的妇人,挑着箩筐,三五成群地在人丛中穿行,嘻嘻哈哈,大呼小叫。笠记牛记满街走,叫卖声也更加嘈杂,如鹅鸭出栏,蛙鸣蝉噪一般,这边喊“仁棯王,仁棯王,砂屎嘅仁棯王,买番个仁棯王,一粒嗒真下”,那边喊“大塘石榴靓夹香,胭脂石榴又够平”;还有肩披红布,左手握一条木雕小龙舟,右手拿根木棍和小锣,胸前还挂面小鼓的盲公,每天依然在那里敲着小锣小说鼓唱龙舟:“天生朱红主为尊,要结桃园四海同......"
“讲古寮”里的讲古佬,每天下午在那里说书,听众也还是那些贩夫走卒、屠儿咕哩,为口奔驰了一天,筋疲力尽,就等着讲古佬把茶壶往桌上一放,把香点燃,再把惊堂木一拍,说一句“闲文少叙,书接上回......”,一天的疲劳就忘记了。
在“讲古寮”外面,围了一圈“打古钉”(听说书不给钱)的人,个个伸长耳朵,听得津津有味。叫卖各种零食的小贩,在听众中钻来钻去,“花生肉,南乳肉,仲好食过焗腊肉!”“良乡风粟,新鲜炒熟,剥壳九里香,食落百日味,嚟啦,食过都会返寻味!”卖云吞的得得声,卖豆腐花的当当声,人力车仔的吱吱声,每天像雾一样弥漫在街头巷尾。(待续)

相关文章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九)

    每天早上,阳光总是先照亮越秀山顶,然后向城里延展,把黑夜的阴影驱散。都城隍庙外一百多档医卜星相,依时开档了,求神问...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一)

    革命党振臂疾呼:帝制已死,民权当立!但大家对民权不是很了解。 最初的理解,就是剪掉作为异族臣民象征的辫子。 胡汉民...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四)

    最令广州人痛恨的,是那些打着革命旗号,在广州为非作歹的所谓“民军”。民军队伍混入了大批市井无赖、地痞流氓、绿林土匪...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五)

    广州商民为了自保,用杉木在所有大街架起街闸,天一黑就关上闸门,断绝行人。夜里街上没有一盏路灯,漆黑如墨,死寂无声,...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六)

    对小民来说,无论皇帝坐龙床,还是民国大开张,日子总要过的。广州兵不血刃,和平过渡到民国,是万民之幸。既然不打仗,那...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三)

    报纸流行嬉笑怒骂,挖苦嘲讽的文风,写新闻和写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样。廖仲恺是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经常到都督...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二)

    剪短发、穿西装和结社团,似乎是三胞胎。经过清末十年新政的启蒙,人们对结社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很多人对结社的目的并不...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七)

    城里的叫卖声,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广州人习惯把商品集散地称作“栏 口”,货运主要依赖水路,栏口也大部份设在珠江边。竹...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八)

    每天清晨,天网蒙蒙亮,珠江上还是黑沉沉,各个栏口已灯火通明,落栏买货的零售商、食肆采购商、早早云集码头,栏口卖手站...

  • 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十一)

    每年的观音诞生日、观音成道日、观音出家日,越秀山观音殿、聚龙大街水月宫、西关蓬莱桥水月观音殿、十一甫大巷观音庙的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字路口之生活开始改变(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ft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