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湖僧舍壁
【宋】清顺法师
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
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清顺法师是宋时僧人,诗文重一时,与苏轼有诗唱和。王荆公特爱其诗。
据《咸淳临安志》(卷七)记,法师神宗熙宁年间居杭州西湖北山,此诗应是诗人闲居之作。
诗题在僧舍墙壁上。古时文化人有所感,往往抒怀于驿舍、旅店、寺院等处的墙壁上,这些地方,多是人来人往的所在,题壁在此,算是一种广而告之。虽然题诗人挥毫后基本就离开了,且几乎不再可能回来,然而抒怀还是暗里期望能遇几个知音,理解、至少是知道世间曾经有人生发过这样的情感、想法。
这也是今天拥有即时通讯和日行万里的有时羡慕的一种浪漫。
时间的力量无比强大,彼时农耕社会的一种寻常事,在科技时代会成为浪漫事。人们不断创造,也不断失去。世界也就慢慢地变了模样。
时间和人都只能向前走,不过,人还会回头看看,看看过往的一些碎片。
题在壁上的诗重重叠叠,涂抹旧的,题上新的,有极少极少的一些,从墙壁上移到书卷里,又幸运地穿越时空,被后来人看见。
清顺法师描写居所的这首随性之作战胜了一大段时间,冥冥中自有加持吧。
出家人不染世尘,常是住在山林峰谷处,和尘嚣保持着距离。
法师的居所,竹林茂密,日光都照不过来,真是清净又寂静。僧家终日所听的,除了梵音经声,就是飒飒的山泉声了。杭州西湖附近的群山里,清泉众多,不知法师听得是哪一眼泉声。自然形成的天籁之音,世俗人以之悦耳,方外人因之证道,也算各臻其妙。
虽然僧家的居所远离人烟,又在山中,然而春风一到,周围的桃花李花也便开得绚烂了。
春风不是寻常的“到”,而是“自有期”,春风自有约定的时间,不用着急,也不用期盼,因缘俱足了,春风就一定会到。
修行,证道,也是一步一步地来,因缘俱足,自可见桃李盛开。
凡人多爱心急,大可不必。带了焦急的心度日,日子也少了趣味。见到花开的一瞬,欣喜里可能会夹杂着后悔,为等候时错过的那些安宁。
春风自有期。
不须急躁,不须犹豫,不把时间浪费在情绪里。做好因缘上的事,一定没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