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连续三小时,三年之后,它就是你的了。——小山龙介
早安
日本有句谚语:连坐三年,冷石变暖。
这是在说坚持与习惯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山龙介眼中,怎么“整理”时间,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服务呢?
1. 定下一个合适的目标
回想这段时间的英语练习,猛然发现我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现在我只是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些练习任务,每一项任务累加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我没有预估过。
换言之,我不是根据目标来定下每天要做的任务,而是随性地写每天想做的事——将来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什么时候能达成我的“日常交流”目标,我心里一片茫然。
那么,怎么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呢?
我们使用Smart(聪明)法则。
s——具体。
这个目标一定要具体,不能像我的英语“能日常交流”这么模糊。
m——可衡量。
你肯定也会有这样的疑惑:怎么判断自己完成了目标呢?
所以,当我们制订目标时一定要有衡量你达到目标的标准。
a——可实现。
借用葛大爷一句话,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摔着。
所以,请一定放弃离自己水平太远的目标。我们遵循“i+1”原则,制订的是比自己水平高一层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我们努力跳一跳之后能达成的——不是随便抬手可得,也不是拼了老命也做不到。
r——必要性,相关性。
这个目标与我的理想和现实需求有什么关系呢?拍着胸口问问自己,这个目标真的有必要吗,是刚需吗?
t——时限性。
没有时期限制的目标都不是好目标。因此,为你的目标定个时限吧,有了deadline才有紧迫感,不是吗?
2. 从目标倒推,制订计划
若是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最终目标,就能自然地看清到达终点的途径。——小山龙介
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可达到的合理目标,那接下来就是根据目标倒推,制定计划。
为了能实现目标,我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A、B、C、D部分分别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再分配到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我需要完成什么,以确保我的进度条始终在奔向终点的路上?
3. 把中长期目标变成习惯
不断地积少成多,是让你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铃木一郎
经过自我观察,我会偏好把时间管理四象限中所有“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无限期地往后推、往后拖延,最后让这个象限“名存实亡”。
因此,我的进度条一度跑回了起点——英语学习就像烧一壶开水,没有连续烧,就无法达到沸点,无法烧开,而且还会随着时间而冷却下来。
破局点在哪儿呢?
→ 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月或者一年之内的任务,告诉自己,我每天必须做这件事,这就是我每天睁开眼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
→ 使用这种语句:“我今天非做这件事不可”。如此一来,能够大幅改善拖延的坏毛病。
光说不练假把式,就从今天做起吧。
4. 把目标设定为手机壁纸
不瞒你说,三月备考计算机时,我就把手机桌面、壁纸,还有待机时的欢迎词,全都改成了“MS office”。
效果嘛,还是有的。总算是没有临时抱佛脚,也没有徒手上阵,而是“从长计议”地把题练了大半个月,最后也过了。
把目标设为壁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看久了就会自动无视它——这样就起不到激励自己的作用了。
可以试试,隔一段时间——在对它无感时,换一张图,换一句话。
此外,除了目标的系统“整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在这些方面走出新的步伐。
1. 像画画一样,学会留白
当你像陀螺一样快速旋转时,记得停下来,主动安排一段时间,专门留给自己。可以运动一下,听听歌,反思一下——不要偷偷用这段时间工作。
2. 制作“不做”清单
to do 去做清单我们已经掌握了,今天开启逆向思维,尝试一下制作“不做清单”。
顾名思义,“不做清单”就是列出你今天绝对不允许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禁止在网易云音乐上面刷歌曲评论。
3. 动手打扫,提高集中力
当你学累了的时候,动手打扫一下卫生是个不错的主意。既能放松,又能使自己的桌面更整洁。
4. 莫要企图一次就把东西整理好
昨晚查看了下,我的微信标签已经泛滥成灾。很多保存的信息拥有2个或以上标签;而当我想找某一类资料时,又不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于是想重新整理一下微信标签。这时——看上面的小标题——我不能期望自己一个晚上把它全部整理好,所以我选择了前面5个标签,把过期的信息删掉,并删除了定义不明确的标签。
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致千里,我相信一步一步积累、改变的力量。
今天是整理术第二讲,你有没有看到自己心仪的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