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虫二
近日在看贾平凹先生的文章,观后颇有感想。他说:“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野兽。”
贾平凹先生不愧为当代文学界的“鬼才”,我很认同他说的这几点。孤独不是被遗弃,而是无知己。之所以很难有知己,所以真正孤独的人是不会到处宣扬自己的孤独的。即使你身边有很多人,但如果磁铁遇到的不是铁,说再多也得不到心灵的感应。
高中以及刚上大学那会儿,我十分热衷结交新朋友,陌生人对我有种不可言喻的吸引力,每逢同学好友聚餐外出游玩,必定要新添几个好友。久而久之,朋友确实添加不少,但在生活上真正交集的人确实不多。有的甚至从添加完后就根本没说过话,完全不了解对方。
我一度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自以为朋友多出路就有了。可叹,时境过迁,人心易变,随着他人朋友圈的扩大,你自以为你还是其中一员,却不知已成别人的“闯入者”,于人世间,我是独行的一个,人人亦是如此。时至今日,我已经不那么热衷于结交新友,朋友间的饭席,择而食之。
曾几何时,我和好朋友傻花心心相惜,她珍惜在她世界里出现的我这个异性朋友,也曾说过假如我有一天我不做她的好朋友离她而去,她会很伤心。我欣赏她的单纯,率真,可爱,天真,无邪,我视这一些为美好,很美很美。我自然也明白,人世间的美好只不过是刹那芳华。
为了留住青春里那一份美好,我为她写文,把那份单纯用我的文字编织起来,记录在一张张的纸张里。我太害怕失去了,自以为这样就不怕岁月的更替而无情夺去我的美好。等到最后才会明白,其实文字是记录,而不是留住。于人间独行,我还是一个人。所有要走的人,事,物,终究还是留不住。
人的一生,走走停停,在这人世间,我们不断寻找,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寻找灵魂的知己。只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假如人人都能听得懂伯牙的琴声,那么在钟子期死后他又何必摔琴?真正懂你的人不会问你“怎么了”,而会说“不必说,我都懂”。
昨天早上我吃了一大碗面,素来不吃面的我竟然也会吃面,这让我很惊讶,又喜又悲。从不喜欢吃面,到会吃面,终于不用为早餐而忧愁,是为喜。细细想来,人是会变,正如自己在改变,也如别人在改变,是为悲。
我和琴的QQ点赞从深情互赞到互赞之交,再从互赞之交到消失互赞标识,这是一点点的改变。我起初还有点点失落,后来想到《无问西东》里那老师对着自己的妻子大喊的一句话:“难道人就不会变吗?”又想到自己也在改变,我也想的更明白了。
我是人间独行者,任何人都在改变。傻花会一直傻吗?不会!经历过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她也能分辨是是非非,也许到那时候他就不会因为我是否离开而难过,反而对我说:“原来你是那种人。”我也曾一直以为琴会是我的红尘知己,但我真的懂她吗?她又否能看懂我的孤独与荒芜?不一定吧!人是会变。
突然想到三毛的话:“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
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吗?如果是,那么孤独也是很伟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