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偏爱项羽
最近读《史记》,又恰好课也讲到《项羽之死》,所以把和项羽刘邦相关的文字又仔细地看了两遍。一直在思考,大家都说司马迁把不是帝王的项羽纳入本纪,是他从心底里对项羽的偏爱。所以我在想,司马迁是喜欢项羽,但是,他具体喜欢项羽的什么呢?想来想去,这二人的两句话似乎可以说明好多问题。
面对秦始皇巡游地方的壮观景象,项羽和刘邦这两位当时的青年才俊不禁投来羡慕的眼光,脱口而出两句话,但是,这两句话却大有不同。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而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我们完全可以试着模仿这两句话,感受当时二人不同的语气、神情和心理。首先,我们可以感受到项羽的自信和骄傲,刘邦刚好相反,刘邦更多的是一种期许。那项羽的自信和骄傲从哪里来呢,他到底有没有自信和骄傲的资本呢?
有,从哪里来,我们看《项羽本纪》,项羽出生楚国贵族,他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大将,在楚王秦军俘虏后,项燕曾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进行反秦斗争,后秦将王翦攻打楚国,楚军战败,项燕自杀。由此可见项氏一族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算是绝对的重臣。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的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这让他具有了天生的豪气。
其次,项羽可以说是天赋神功。虽然从《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小时候学习没有长兴,对写字、剑术、兵法都是略略懂得。但是,我们发现,在后来的反抗秦军和与刘邦的战争中,项羽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了武力才能。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和卿子冠军宋义的意见是不和的。宋义说,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比不上你,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你比不上我。可是后来我们发现项羽主张与赵军里应外合快速作战击败秦军的策略和宋义主张的坐山观虎斗,拖延和迂回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相比,根据当时的情况,显然项羽的考虑更符合实际。所以就有了后来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威震诸侯的结局。而在课本中所选的《项羽之死》这部分,司马迁用极其简洁生动的文字把项羽的用兵之道和勇猛刚毅写到了极致。所以,不是说项羽有勇无谋,在军事上,他完全是有勇有谋的,是有真本事的。所谓的无谋,其实指的是政治和人事谋略,在这方面,刘邦显然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项羽可以说是天赋神功,他的武功才能无人能及。
再有,这样一个勇猛无敌的英雄,虽然在战争中有诸多黑料,比如杀死宋义,坑杀二十万投降秦军,屠戮咸阳城,杀死秦王子婴,火烧秦宫殿等。这些也可以说是项羽毫无遮掩真实展现在众人面前的一部分,同时真实展露的,还有他率真与柔情。面对樊哙携带兵器闯如大帐,他非但没有治罪,反而赏赐和称赞,体现出一种英雄惜英雄的豪义,他的思想很单纯,他佩服真正有能力,有勇气的人。再比如,在围困垓下生死存亡之际,他含泪慷慨悲歌,对陪同自己一路披荆斩棘的爱人和宝马的担忧和不舍,读来让人柔肠寸断。面对乌江亭长的劝渡,他却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心有愧而拒绝了最后的活路,何等的大义凌然。最后他把自己的头颅送给了曾经背叛自己的吕马童让他去得赏金,又是怎样的视死如归胸怀大气。
综上所述,项羽天赋神功,豪气勇猛,坦率真实有情有义,他有绝对的自信,有骄傲的资本。项羽乃本色英雄也!因为他是本色英雄,所以他最后失败了,而刘邦,因为他最后成功了,所以才是英雄。我要说,项羽乃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真正的贵族。这应该也正是司马迁偏爱项羽的原因,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迁的英雄观。
刘邦和与项羽的区别在哪里呢,他为什么会赢,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外,还有什么~?额,算了,再说吧,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