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认知上的转移意味着,当孩子考试得了低分的时候,并不代表孩子注定要失败。我们鼓励孩子接受这个分数给他们带来的感觉,面对它,找出它给他们带来什么启发。我们帮助他们认识到,分数并不能定义他们,相反,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和成长。这个科目是否需要他们更努力地去学习吗?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或者说,孩子在这个科目上没多大天赋,因此需要接受这一事实并考虑他是否可以寻找其他的人生道路?
关键是要教育孩子与自己内心的力量保持联系,并且不要在生活面前觉得被打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帮助他们看到,他们有能力把每种情况变为机遇,来提升勇气和增广见闻。只有当家长有全然拥抱苦难的力量,把它视作一次转变的契机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他们与苦难之间的关系。”
真希望学校的老师能看到这段话。当家长好不容易校正了孩子的认知,却难免会遇到根本不懂教育本质的老师,唯分数论,对于单科成绩落后的学生各种嘲讽打击,以至于孩子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动力。人与人的资质天生就有差异,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全科优秀,每个人的禀赋不同,为什么不能允许这种差异存在?老师应该现在更高的维度去衡量某些科目分数的高低到底会在学生的一生中起多大作用?
育人应先育心,如果不能做到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别用心教育,至少也不要个别打击。分数决定不了一个孩子未来的成就,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调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