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拖延心理学》
【书评】不能把拖延当借口!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拖延症慢慢爬上了每日头条,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以前完不成任务,做不好工作,只能冥思苦想推给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现在可好,一句我有拖延症全都概括。
拖延症有得治么?
没有!因为拖延症本不是一种病症。
在医院的精神科,即使是北京安定医院或者六院这样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也没有针对拖延症的治疗,而对于强迫症、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早已自成体系。所以拖延症本不是病,而是一系列起因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模式,最终产生了相似后果集合。
拖延症的原因有四种,两种不必担心,因为很容易就能改过来,另外两种,其实只是懒。
1、完美主义者要做好目标管理
《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谢耳朵,集每个人身边完美主义者之大成。门外的走廊要干干净没有杂物,买来的麦片要按照麦麸含量从高到低按顺序排好,学术论文除了要写完,甚至有机会还要在理论提出者面前自证一番。可是谢耳朵执行力强啊!执行力强的完美主义者不叫拖延,他们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和结果上,他们往往会陷入对于完美程度的困惑,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能及时完成任务,是因为不断的修改,觉得总达不到自己的标准。虽然看起来在临近截止日期时忙的焦头烂额,但是提交的作品水准相对较高。
现实生活中的完美主义者就不同了,他们的拖延症源于对成功信心不足。一方面执行力弱,另一方面他们关注于客观因素。一开始就把标准和要求定的很高,然后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执行力,直到截止日期临近,才发现短期根本达不到自己最开始设定的目标,此时便会衍生出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于是拖到最后一天,凑合交一个自己说得过去的东西,然后自我安慰:下次!下一次如果能早点动手,一定能做出超完美的作品!一定能超额完成任务!
以上两类人,都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好的目标应该是蹦一蹦够得着的。设立过低没有挑战,设立过高难以完成,如果长期完成不了的话,很容易丧失信心,从而引发另一种"疾病"——懒癌。
2、培养专注力是精神涣散者的第一要务
不是我们专注力差,是这个时代的诱惑太多。据统计,一个人每天能够接触到的广告超过6000种,接收到的各类信息高达百万。而大多数媒体、媒介的重要工作,就是制造吸引力,把走在路上去上班的我们,打开网页查看邮箱的我们,点开手机回复信息的我们,通通吸引到他那里去。于是就会发现,明明是上网查个资料,却“不小心”进了淘宝,往购物车加了许多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本来是给PPT找些素材,却莫名其妙的看了半天各类新闻。
大多数人缺乏专注力——不论是本来就精神涣散,还是一直以来被各类信息干扰过多导致。因此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设立了心里工作坊,帮助大家培养专注力。
可是我认为,专注力差的人其本质只是懒。给小孩子玩各类玩具,他们能玩很久,但是一定会停下来。因为玩玩具需要想象力,自己构建场景,然后在自己设定的场景里,让玩具化身各类神奇物品或生物,在想象力的海洋里驰骋,但是时间长了会累。可是如果让小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踏实看一天怕是没什么问题。如果累了就睡一觉,醒来还可以继续看!因为电视是简单输出,孩子可以不动脑,被动获取变化的信息,虽然可以动脑子提出各种疑问,但是电视里的信息是随时变化的,孩子即使不问,或者不得到答案,也能继续获取新的信息,多省事啊!
所以很多专注力差的人,只是懒得把自己放进持续思考的高速公路上。不论我们专注做什么事,都需要控制自己的大脑,在某几条车道上,往一个固定的方向行驶。如果任由自己目标不定,随意驾驶,虽然很简单,但是就会被各种信息代跑,以至于在最后一刻拼命向一开始设定的终点急速飞驰。
书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战胜拖延的办法,诸如判断时间,学会接受和拒绝等等。虽然针对的是医学不承认的所谓的“症状”,但是针对确实被拖延症困扰的人们,还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对于“拖延症”重度患者,可以一读。
【点评】@千阙
我想化作一头蓝鲸
每天巡游一百海里,持续数日,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只为一顿值得张口的磷虾群
必须延绵几十公里
中途不为任何不值得的目标停留
死后,不要立碑
只要化作鲸落,
头两年,
把皮肉供养给小鱼
后几年,
把骨头留给甲壳动物和蠕虫
最后在细菌的帮助下化作海底的礁岩
持续百年。
是活着的80年更有意义呢
还是死后的百年更有意义?
佛说,供养三宝方能成佛
我问,供养多宝鱼,能不能成
佛鲸?
【每日一问】今天因为什么而小鹿乱撞?
哈妮克孜真的是太美了!!!
【观功念恩】
感谢家委会成员们的拆台和配合,第一次家校联合会圆满结束!感谢一干家长们坐在下面听我BB。
感谢儿子们给我长脸!感谢媳妇儿的默默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