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是偶然,也是有意为之,在接触了近两年志愿服务后,这个暑假我来到了哈尔滨嘉仁公益志愿服务中心道外区东原社创孵化园进行暑期实习。
第一周的周一,我便协助园子里的晓雪姐来完成益剪活动。
“益剪计划”在东原街道已经落地近半年,在每月的每周一和每月最后一天上午9:00到11:00,张新发型连锁店的理发师们都会来到园子里,免费给街道辖区内沿江、江畔、方元、北新四个社区的残疾朋友和5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
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给前来园子里理发的老人们(后面都称呼叔叔、阿姨)进行信息登记、发顺序牌,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
前来理发的,都是染上白发的老人,六十岁,七十岁,乃至八十岁,我在登记信息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会书写的,但是有几个根本就记不住自己的电话号码,有的记不住就随身带着贴了纸条的手机,把电话号码展示给我看。他们跟我说话是满脸笑意的,用哈尔滨口音跟我说他们的名字、年龄、电话,有的我听不明白或者写错了,叔叔阿姨要么多重复几遍,有的就会“教育”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啊,写个名字的字也不认识了?
每登记一个信息,我都需要贴到叔叔阿姨们的跟前,弯腰,或者蹲着。白发,皱纹,鱼尾,眼袋,颈纹……膏药的味道,年老的体味。目光,迟缓;步履,蹒跚;手势,颤巍。这只是正常的老年人,也是体态健康的老年人。
门口新来的一位叔叔,中老年男子,60岁,偏瘫,面部表情僵硬,身体微胖,看得出是常年药物所致,行走需要一只脚先行,另一只脚再缓慢跟进,有些趋近于横着直走,像是笨重的大螃蟹小心翼翼地挪移着。他说话不便,吐字不清,“姓艾,艾青的艾!”在等候座位上等着,看着理发师们理发,脸上的表情慢慢舒展了。一听到我叫他的号,他就急忙站起来要向理发席位奔去。
“别急啊,叔!”晓雪姐之前跟他接触过,忙过去搀扶。
“叔,不着急!慢慢来!”理发师是个女生,很贴心地移开凳子,方便艾大叔坐过去。
见大家都这样耐心等他,他缓慢而慌乱的步伐慢慢稳健了。短短也就不到五米的距离,在大家的注视与等待下,充满了一种爱意。艾大叔最后坐在了理发席位上,很是满足地享受着理发师给他理发。他一程都没有说话,目光很是平和,表情也舒展了,看着落在地上的头发,嘴角甜甜地绽开了。
另一位老阿姨,开始丝毫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短短的白头发,骨骼精瘦,皱纹满布,也不说话,如果不是来迟了,我也不会再注意她。她来了等了一会儿,就被晓雪姐安排在了理发席位上,帮忙理发的是一个秀气清爽的小哥哥,理发慢条斯理,很是仔细。
突然她就哭了。
没有眼泪,没有声音。怎么知道的呢?嘴巴、鼻子扭在了一起,眼睛、眉毛拧成了一团,嘴唇颤抖,眉眼成缝,但看得出那不是一种痛苦的表现,可是,没有声音,没有眼泪。
“她呀,不能说话,得了喉癌。”
同行的阿姨解释。
“呃,呃。啊,啊。嗯,嗯。”
老阿姨艰涩地吐出这一连串的字符。没有声音,没有眼泪,我突然听出了感动和感恩。
“阿姨,别激动!”晓雪姐抚慰道。
“阿姨,不哭哈,哭得像小孩儿就不那么美了!”理发小哥皮了一下。
老阿姨情绪有所稳定,但全程还是哭着理完发的。
艾大叔和老阿姨他们的身上都有年老的气息,和所有老人一样,白发,皱纹,步履蹒跚,目光迟缓……岁月留有痕迹,苦难碾压身影。目送他们离去的时候,也只能送上一声又一声的“好走”。
“益剪计划”,免费为残疾人及50岁以上老人理发,美化了他们的外貌,却也净化了像我这样浮躁人的心。
社区为居民所做,表面上只是改变了一个老年居民的发型,其实背后却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寻找理发师志愿者,他们就要牺牲自己的时间,牺牲自己赚钱的机会。老年人前来,就要真正观察他们的需求,前来园子里是否方便,如若不然是否需要上门服务;前来剪头的人是否满意,如若不然需要怎样改进。
这只是我经历的第一次益剪活动,而这个活动并不是只持续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