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what you do
01
7点整。闹钟早就响过了,今天早上起迟了。
昨晚梦见自己回到了初中校园,我还是在准备考研。初中最好的朋友回来找我,她说她实习结束了,请我去吃火锅。
我们骑着自行车,像很多年以前一起骑车回家那样,走过熟悉的街道,有说有笑的谈着。感觉过了好多年,好像一切都没有变。
最好的朋友仍然还在身边,回家的路程只要15分钟,我们吐槽班主任和永远不会的数学作业,好像那些就是我们烦恼的全部…而到火锅店的时候,我才猛的想起,我要准备考研的啊,怎么又出来玩了。
于是我醒了,像带着一股使命感。
为了不影响不用考研的室友,蹑手蹑脚的起床洗漱,在冷水浇到脸上时,终于清醒了——我已经过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我20岁了,好朋友已经不在身边,我在一所离家1000多公里的城市读书,还有,英语专业的我,已经不用学数学了。
02
8点整。我坐在自习室里开始看书了。
自习室已经坐满了人,室内只有安静的翻书声音和笔唰唰唰的写字声,大家都很急的样子。只有我,好像还有空观察着他们。
回型建筑架构的自习室外,走廊和门口的草坪上也有很多人,他们拿着政治,法学或者英语在门口大声诵读,脸上或者焦虑,或者平静。
而我,正看着面前一篇阅读题,无从下笔。像很多年以前,准备高考时那样,一旦遇到不会的题,我就开始观察台灯下笔在纸上形成的弯曲倒影,思绪已经不知到飞向了哪里。
03
不用考研的同学,有的厉害的实习以后就已经签了继续工作的合同,有的已经拿了高分的雅思成绩,唯一烦恼的是在寄来的好几所大学的offer里要选择哪一个。
班长在群里每天更新学校发来的招聘信息,身为被父母供养了20年的我,每次看到薪资就难过不已。
如果可以,谁又不想仗剑天涯之后衣锦还乡,让他们也不用在为我操心我的未来,也享享福呢。
可是我坐在这里,像趴在玻璃上的蜜蜂,前途一片光明,不知出路在何处。
04
想起上半年参加的考试,能证明专业成绩的考试一个都没有通过,唯一通过的是大家都没怎么放在心上的普通话测试;大学四年,除了大一刚进校的时候拿了个三等奖学金,之后都以忙于学生工作的借口,再也排不进班级前10了。
等到快读完大学了才知道,进大学就轻松了是句鬼话。人生这场马拉松,没有给你半路补给的驿站,你休息了,也就是落后了。
我在单词本上写写画画,憎恨自己的醒悟来的太迟。想着满大街都是会英文的人,我如果不能把英文说到最好,根本就没有出路。
去年还在上听力课的时候,做业余口译的老师跟我们说:现在大家都说英语专业不好找工作,可是我告诉你,优秀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还是保持在90%以上。前提是,你比那些只会几句简单口语的人英语能力要高的多。
我比他们高很多吗?好像没有。不然我也不会寄希望于准备考研来提高自己了。
怎么跟别人比?理工科专业的要是比你更懂技术,英语基本交流也毫无压力,用人单位为什么还要你?
有个学医的哥哥,已经读到硕士了,在一次关于医学类的研究讨论会里,担任同传,几天时间挣了几万块。后来我跟他交流,我说你学医的怎么还来抢我英专的饭碗。
他说他基本英语的交流没忘,讨论会上又有很多医学专业名词,他本身学医,翻译起来还不是特别吃力。而估计真正的英专毕业生去做这方面的同传还可能会很吃力。
我无力反驳,他讲的太有道理。
的确,对于我而言,文化社会之类的文章还好,每次做到医学,石油开采,经济之类专有名词很多的文章时,都几近崩溃…
05
我跟妈妈打电话。
考研倒计时了,我很焦虑,这种着急大概来源于——我想做个与众不同的人,但我其实根本就是一个普通人。
小时候听到的故事说,每个人心里都喂养了两只狼,一只积极向上,一只消极被动。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喂养哪一只狼。
给妈妈讲学校里,有因为学习压力大患抑郁症而自杀的事情。
妈妈担心的说,你为什么要喂狼?你心里,只有一片草原不好吗?
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母亲在怀孕初期都会幻想,她生的这个孩子,要漂亮,要聪明,要懂事,要孝顺,要是个与众不同,光彩夺目的人…
只有到她进了产房的那一刻,她就变了。
她只有一个愿望:孩子健康。
06
我也不知道我这些前言不搭后语的文字,想表达些什么。
我趴在自习室的桌子上,一个个单词在我面前变得模糊起来。
有些事情你不想做,但你又不得不做,或许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吧。
你越是只希望我健康就好,我越是想回报给你一个光彩夺目的我啊。
虽然这个过程漫长的让人绝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