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史札记与经典解读散文
《庄子》新解(大宗师)上篇

《庄子》新解(大宗师)上篇

作者: 沉醉的文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13:32 被阅读248次

效法自然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则,人本身的行为也应该取法于自然,这是高明到极致的认识。知道了自然的规律,就会懂得事物都产生于自然。了解了人本身也来自于自然,那么人就应该从自然中获取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样就不会和自然发生冲突,就能保自己的生命而不至中途夭折。

乘物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是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因此,天,地,人都应当效法自然,自然就是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它们的性情和形态也来自于自然,自然中没有是非善恶,也没有高低贵贱。那么人也不应当强分善恶是非,不应当把社会分为三六九等,人的自然状态是无知无识和无欲无求的。

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有功而凌架于他人之上,不约束他人。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因为他原本就没有对名利追求,而且他心如止水,无爱无恨,心境不会受到外物的干扰,当然也不会有“后悔”和“得意”这种欲望深重之人才有的情绪。

这样的人,登到高处不发抖,下到水里不觉湿,进入火中不觉热。

乘物游心:得“道”之人从不分辨万物,在他眼里水与火是一样的,而且在他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高低,害怕,高兴,干湿和冷热这样的分别,因为,这些概念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欲望而创造的。自从有了这些概念以来,人类就争相去获取对己有利的事物,于是纷争四起,天下大乱。

这样的人,睡着后不会有梦想,醒来后不会有忧患,吃饭时不去分辨食物的好坏,呼吸时深沉均匀。这种人是用脚后跟来呼吸的,而世俗之人是用喉咙来呼吸的。所以越是欲望深重之人,获“德”真理的机会越少。

乘物游心:睡着后没有梦想的人,当然是没有贪念的人,醒来后没有忧患,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自然也就没有可失去的东西了,何来忧患。对食物不加以分辨的人,自然也不会对万物加以分辨,没有了分别之心,也就没有了是非善恶和爱恨情仇,也就没有了争竞之心。一个人的呼吸深沉而均匀,说明他的内心没有任向欲望,没有患得患失的愁怅,因而他能气定神闲。这种人不去分辨呼吸时用的是脚后跟,还是喉咙,如果有了这种分辨,人就会亲近喉咙而轻视脚后跟,庄子认为人的欲望就是来自于这种分辨之心,而且欲望越是深重,越是离纯朴自然的生活越远,痛苦的灾祸也会越多。

古代的得“道”之人,不知道生的喜悦,也不知道死亡的痛苦,无拘无束的来,无拘无束的去,不忘记自己的出处,也不追求自己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生死任其复返自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本领去帮助自然,这就叫做真人。

乘物游心:不知道生存的喜悦,当然也不会厌恶死亡,没有喜悦自然也不会有厌恶,没有喜悦和厌恶,就没有了分别之心,同时也就没有了欲望。不追求自己的归宿,就不会去设计自己的未来,就不会去和他人争名夺利,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就不去考虑利害得失,而是顺其自然,欣然接受。忘掉生死任其复返自然,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来自于自然,死亡之后,只是回归于自然,这些都是自然之理,并非人力所为。

古代的圣人用武力灭掉敌国,却不失去敌国的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万世,却无所偏爱,以得到自己喜爱的东西而快乐的人,算不上圣人,有所偏爱就算不上“仁”,伺机行事的人,不是贤人,不能平衡利害关系的人,算不上是君子,为争名夺利而失去本性的,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自我却与自己的真性自相矛盾的人,不是能役使他人的人。这样的人只能被役使世人的所役使,都是被安适人所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人。

乘物游心:灭掉敌国却不失民心,是因为敌国已经民心丧尽,所以,灭其国就成了救其民,并无其他私念,民心所归就成自然的事情了,“道”恩泽于万物,但又无所偏爱,万物各“德”其所,各取所“需”。以得到外物为快乐的人,他一定会被物欲所困,因而算不上圣人。有所偏爱就会厚此薄彼,当然算不上真正的“仁”,伺机而动的人,心中充满了利害与算计,当然算不上是贤人。为追名夺利而丧失自我的人,当然算不上是有识之土。丧失自由而又一心求名的人,心中充满了对虚名的追求,这样的人是做不了领导者的,他只能被领导者领导,只能听任领导者的安排,而自己却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场所。

相关文章

  • 《庄子》新解(大宗师)上篇

    效法自然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则,人本身的行为也应该取法于自然,这是高明到极致的认识。知道了自然的规律,就会懂得事物...

  • 同读《庄子》第十五天/“道”之化身——“真人”也

    庄子“大宗师”其实就是讲的一代宗师,也就是得道高人。所以,我以为庄子所说的“真人”也就是得“道”之人,也就是大宗师...

  • 《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27章【延伸阅读】

    庄子拿孔子与颜回开玩笑 战国中期的大哲学家庄子,喜欢拿前代圣贤寻开心。他在《庄子•大宗师》中,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 读书笔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内篇 大宗师》

  • #每日阅读#《禅说庄子—大宗师》

    《禅说庄子—大宗师》 今日行动:《禅说庄子—大宗师》读完1h 1min输出 今日分享:“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

  • 低质量的恋爱,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题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1) 记得还在念大...

  • 《庄子•大宗师》

    《庄子•大宗师》云: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之能登...

  • 庄子,大宗师

    疑始, 参寥, 玄冥, 於讴, 需役, 聂许, 瞻明, 洛诵之孙, 副墨之子。 如何解此几词, 非一朝一夕也。

  • 《庄子》大宗师

    大宗師總結(一部分) 大宗 师代表得/ 道真人,把真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能利他的人就是真人。 女偊與道 合一的七...

  • 庄子大宗师

    读经典 写经典 裴洪顺书 《庄子·外篇·天运》——春秋·庄子‘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新解(大宗师)上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mg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