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
孩子从小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孩子一生对爱的理解,决定了孩子自身有慢慢的安全感还是需要从别处寻求或者索取。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我最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十个月,不是毫无感知的,这个肚子这个人都在孩子的认知范围内,无论如何,孩子感受最安全的,最想找的安全感都在妈妈那里。
妈妈对孩子的状态直接影响孩子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前段时间看纪录片《人间世》的时候,有些妈妈冒着生命危险要孩子,在医生将孩子取出抱着去给妈妈看的时候,当孩子的嘴吸到妈妈的皮肤时,那种感动,那种来自妈妈的肌肤接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给到妈妈足足的能量。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奉行,孩子哭吧,不管他就不哭了,可是他内心的那份爱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按教科书育儿是机械式的做法,人是有感情有温度的。
作为妈妈,真的担负着太多太多,只有足够的智慧才可以撑起这份爱。
二、子木分享的时候说,真正的富养,在于内心充盈丰盛的流动。
现在想来,和我志同道合的很多人,如今的年龄,还在追求内在的安全感,弥补内心的匮乏。
就是因为从小的时候,没有获得足够的爱,足够正确的爱,导致我们成人之后,要一点点去弥补,去补充这份能量和智慧。
爱满自溢,当孩子接受到父母足够的爱,一个孩子的家里是充满欢声笑语时,孩子自然会有很好的品行,也会很绽放。就像《爸爸去哪儿》里的黄多多,很绽放很有爱,去帮助其他人,这是因为她有一对非常相爱且智慧的父母。
当爱匮乏的时候,很多人会陷入索取的模式中。。。。。
和妈妈的亲密,妈妈满满的爱,带来足够的安去感,到来无穷无尽的力量。
如何给予孩子内在的充盈丰盛?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
1、全身心陪伴孩子。放下手机,陪孩子玩她喜欢玩的游戏,全身心的投入。游戏力,真的是一个超好用的工具,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其实大人也喜欢玩,不然怎么会一直在手机上玩游戏,看视频,只是玩手机并没有爱的流动。过年期间,和小侄子和女儿,我带他们玩撕纸的游戏,撕碎的纸有很多种玩法,可以当雪花,飘在天空中然后落下来,也可以用嘴巴吹,感受他们被气流吹走的感觉,还可以用书扇来扇去。撕纸的过程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也释放了很多自己的情绪,当雪花飘在天空中落在头上的时候,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浪漫的感觉。游戏力,不仅仅是孩子的最爱,也是大人所热爱的,会玩的人会更快乐,也会从玩中学到很多东西。
2、真正的分享。子木关于分享的观点真的是很深刻,之前的时候,也在强调孩子要和小朋友们分享,分享给别人,别人才会分享给你,才会拥有更多,因为现在是合作共赢的社会吗,希望孩子有更多关于分享的精神。有些时候,孩子自己会说我要分享分享,尤其是比较熟的人或者喜欢和人家玩的大朋友,一些小朋友她就不喜欢分享,虽然不会强迫她去分享,但内心孩子希望她去分享。子木说,我们期待孩子去分享,我们期待的是什么?期待别人夸自家孩子大方懂事?
真正的分享,是孩子自己的内心满足以后,再去分享。当孩子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当孩子自己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和爱的时候,在去和其他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分享,爱满自溢。
3、真正的延迟满足。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让孩子学会等待,要有耐心,等得起,耐得住。可是孩子往往不听却说,就着急。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等待,可以耐心。子木分享说,延迟满足是孩子在父母对自己一次次的及时满足后,才会延迟满足。孩子的内心是丰盛的时候,才会杨驰满足,如果一直是匮乏的,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想被延迟满足。
爱孩子,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三、核心的亲子关系:真实确认孩子的感受
之前就和大家分享,我们不能不停留在爱孩子的物质生命,吃好穿好,睡好,我们更多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生命。爱孩子的物质生命,就是不停的满足就是溺爱;爱孩子的精神生命,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的情绪。
母亲和孩子的三种关系:
1.母亲为重心,母亲高兴就哄哄孩子,母亲不高兴就不理孩子。这样的关系,会让孩子为了哄妈妈开心,形成取悦别人的性格,也是索取爱的一种方式。
2.无反应状态,孩子开心还是难过,妈妈都没有反应,会让孩子为了引起注意,做各种动作,刷存在感,引起父母的注意。
3.反人类情感的关系。一旦孩子说妈妈我饿了,妈妈我不开心了,妈妈会说,有什么好饿的,不是刚吃了东西吗?有什么不开心?就是与情感逆流,别人好的时候,孩子也会说,有什么好的等等。
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式:让他们愉快。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无条件的信任和爱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愉快,一切都o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