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态人生随笔散文想法
抛开戒尺:让萱椿与杏坛共荣共茂

抛开戒尺:让萱椿与杏坛共荣共茂

作者: 须张声势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14:29 被阅读24次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围绕戒尺争论不休,核心就是教育的惩戒权。

有人说,教师滥用惩戒权导致造成学生心理阴影,孩子应该自己掌握人生。也有人说,教师失去惩戒权教育将无法实施,无规矩不成方圆。

戒尺反映出的惩戒权的问题,争论双方各执一端,说的都有道理。

然而,手持戒尺的教师有些尴尬了,既被寄寓无限的期望,又明显不被信任。

望子成龙的家长也同样矛盾,既希望老师严格管理,还害怕孩子受到伤害。

而教师中间也流传着一句酸溜溜的话,叫做揍弟子,骂学生,捧学员。

人有亲疏远近,物有方圆长短,气有暴急舒缓,不同人不同要求不同对待,当然会有不同效果不同结果不同后果。

有人被逼成才,有人愉快地沦落。是否皆大欢喜,不得而知。

事实上孩子成长的道路由自己选择,孩子的未来由自己把握,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从个人学识、阅历,以及对社会和现实的了解来看,现在的孩子被圈在围城与象牙塔中,尤其具有一种单纯的想象和朦胧的自大,甚至还有不自觉的狂妄。

或许在顺境中还会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畅快,但是由自己的酣畅带给他人的感受甚至是伤害都会被淡淡地忽略掉。

而一旦受挫,有些孩子的不快和失落便会迅速膨胀扩大,并被装上尖刺反弹到关爱他的亲人身上。伤人伤已,陡增悲意甚至会酿成悲剧。

有时候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有限伤害,或许可以教会孩子们认清这个世界,认清自己。

学生犯错多是违反学校纪律,而学校纪律更多地关涉自觉性和习惯性,以消除不良后果和影响为目标。所以,针对的事情细微而琐碎,甚至会让家长感觉小题大做,没有必要接受惩戒。

而惩戒的对象也不可能是全体或只针对个人,而是既影响他人发展又不利于自己成长的部分学生或行为。

没有从小接受培养和训练,不懂得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的学生,而且冥顽不灵、屡教不改必将是惩戒的重点。

当然也不是非要打不可,可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和错误观念。谈心、疏导、训戒、警告、检查、处罚相结合,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如果家长和老师配合起来,从小严格而正规地教育孩子,使孩子有崇高的理想、温和的品格、坚定的自信、自律的精神。

这样,在孩子心里既有自尊自爱的坚守又有对美好和真理的追求及向往,更有对丑恶和错误的厌恶与畏惧。

而家长和老师的任务就是细致地观察,适时和适当地点拔,为孩子指出问题、指明方向了。

如果没有或很少从小就培养,那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就总会感到孩子难管,总觉得孩子不听话,这种情况其实是大人的责任。

事实上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体系,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难点,社会教育是重点,自我教育是节点。

一个孩子天然是父母的子女,从婴儿期至幼儿期,孩子受父母家庭影响最大。父母应从孩子懂事开始,教会他懂得自尊自重,懂得遵守公共规则与秩序,懂得遵循社会公德。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和言行必须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得影响集体和干涉他人,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这时,孩子才具备了接受学校教育的基本素质和品格。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难点,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多变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孩子在校期间,文化学习、品格培养、性格矫正、习惯养成、意志锤炼、情趣修养、理想追求等多方面的发展与提升往往通过课堂、活动、同学交往和师生互动来实现。

其中人员的变更、事件的性质和动向,以及进程的深入与推进,家庭的各类状况及发展变化包括父母情感态度、自身感受及情绪变化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及至学生走入社会,个性相对稳定,观念和能力相对成熟,但所面对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各人接触到的人和事不再是单一和相对善意的,不再是温和与渐进的。开始面对严格的挑剔和选拔,开始接受连续的挫折和失落。

社会教育的唯一方式就是用你措不及防的速度、无法拒绝的力度、不可理解的深度以及难以企及的广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甚至不间断地用考验、挑战、失败来轰炸。

出路只有一条,方向却有两个:沉沦或成熟。而社会教育参与方却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都会对你产生影响,与你发生关系。

因此,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懵懵懂懂,从刚刚懂事起到长大求学,及至学成毕业走入社会,各个阶段都有重大的节点。

每一次何去何从的自我选择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综合观念的演进,每一次不知所措的迷茫慌张都是以现实为基点的心理状态的磨合,每一次痛彻心扉的悲惨遭遇都是以挫折为起点的思想意志的锤炼。

当不断成长的自我追求能够在理性的指引下,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就说明自我教育实现重大突破,日益成熟并且可以从一个又一个节点上,完成个体不断地蜕变和成长。

把所有阶段、环节、因素、选择和影响及其变化综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教育体系,才是全部的教育过程,只针对其中一点、一时、一事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所以,单纯地只把目光集中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教育必然是片面而单一的,失去了根源去除了导向,同时也没有了动机和目标。

而在整个复杂而庞大的教育体系中,只有抓紧家庭教育才能保证教育的起点源清流阔、走向明确而规范,才能保障学校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把握住学校教育的层次、阶段特点和要求,紧密地联系家庭教育才能极大地开发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进程,转而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这个时候惩戒与否似乎就变得不重要了,戒尺或纪律的存在仅仅是作为一种规范,让内心有一丝清明和界限。

家庭、学校、自我将在这个规范之中寻求平衡,互相影响,产生共鸣,把精神成长、心理引导和自我塑造作为教育体系的内核,不断地做好准备,去迎接社会和现实的考验。

而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可以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哪怕是扮演一个背景性的角色。即使无名,即使没有人知晓,但那种自我肯定,自我认可也一定会在血脉中传承着骄傲与辉煌。

这种骄傲或许与他人无关,这种辉煌可能与名利无缘,传承即是一切!真正的教育本就不应纯为谋生与求职,更应是传承文化、文明,提升素质、素养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抛开戒尺之争,让萱椿和杏坛共荣共茂,让家园和校园怒放繁盛的花朵,让中华民族永生澎湃之力,让祖国永远欣欣向荣!2019.2.23

相关文章

  • 抛开戒尺:让萱椿与杏坛共荣共茂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围绕戒尺争论不休,核心就是教育的惩戒权。 有人说,教师滥用惩戒权导致造成学生心理阴影,孩子应...

  • 七律•春深深处

    (一) 一径春光浅复深,飞花缭乱共沉吟。 氛氲会见高唐梦,郁茂抛开魏阙心。

  • 无题

    庭前萱香耀金黄,穿花粉蝶自碌忙。 可怜一轴椿茂图,空对蛛罗垂中堂。

  • 七绝

    (一)藤与树 枯藤老树同风雨, 出地撑天共雪霜, 茂叶繁枝荣百载, 残躯矗塔护一方。 (二)幽兰 垂柳拉帘偷见客,...

  • 红楼梦诗词赏析——214.中秋联句(2.玉桂荣发 湘云)

    目录五 香新荣王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注:意谓玉桂荣发而飘来新香,月色使萱草更有光彩。萱,忘忧草。旧时常指代母...

  • 闭门迎客

    有事有聊, 无事无扰。 毕恭毕敬, 共荣共好。

  • 共生共荣

    姓名:孙玉生 时间:20221220 持续打卡【第2241天】 1、早起:5:23 2、运动:俯卧撑20个。 3、...

  • 故乡

    鄂西恩施是故乡, 土苗儿女共荣繁; 郁郁苍苍森林茂, 生机勃勃人丁旺; 山高雾绕俊武陵, 水深鱼跃俏清江; 美不胜...

  • 中国诗肖像第十八季入围参选人043

    人与菊花共逍遥 文/理想之光 又是一年秋风劲, 诗海茫茫逐浪高。 烂漫骚客此时情, 人与菊花共逍遥。 李生荣,男,...

  • 《镜》

    内外我和你,虚实本一体。 共衰犹共荣,同悲更同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抛开戒尺:让萱椿与杏坛共荣共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hp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