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思维的区别:
成长型思维: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注意力放在通过努力获得能力成长上。
僵固型思维: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注意力放到正面自己聪明维护自己聪明形象上。
那该如何摆脱僵固型思维呢?
先来看我们的能力是如何获得成长的?
能力的成长来自挑战。
如果你每天在一个熟悉的地方,做你已经会的工作,虽然工作也很辛苦,你的能力会成长吗?可能不会。
如果你所在的环境提了一个超出你能力范围的问题,你必须努力去解答这个问题。如果你答错了,环境就会以某种方式反馈给你。最终,你对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的能力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这就是能力成长的过程。
固守“聪明”的形象,不愿意去面对挑战,从而失去了让自己真正变聪明的机会。
适应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学习机制,我们面对难题和挑战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的大脑通过适应环境学习的过程。
这些难题和挑战会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活和精细化,而僵固型思维的人因为回避挑战而失去了这种机会。
怎么办? 改变对错误的认知。
我们从小就是拒绝错误的教育。于是更多的是让我们逃避错误。于是呢我们很难把错误当做是一种反馈,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而很容易把错误当做是一种失败。
当我们在解答环境提出的问题时,会犯很多的错误。
试错就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机制。这跟你的能力无关,而跟事物发展的进程有关。
当你把错误当失败的时候,你其实认同了这样的假设:
事物的发展不是曲折向前的,而是直线式的,最终有一个终点——成功或者失败。
而错误就是那个终点。这显然并不是事物发展的真实逻辑。
错误说的是事情的结果,而失败就引向了个人评价。
于是:当我们把错误当做一种“证明自己不行”的失败时,我们就会回避错误,停滞不前。
如何改变呢?
- 把错误看作是进步的机会。
错误是一定会犯的。如果我们惩罚错误,其实就是鼓励大家把错误都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 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
担心犯错,其实就是在维护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
人越是焦虑,就越不愿意跟别人请教,结果就变得越来越封闭。
- 制定犯错计划。
如果要克服对错误的恐惧,你就必须犯错误。你要争取每周犯5个错误,记录下这些错误,反思这些错误的后果是否如你所想的那么严重,并思考你从这些错误中学习到了什么。多做多错,如果你没能在这一周之内犯足5个错误,就证明你做得不够多。
为自己制定犯错计划,会消解错误的消极价值。
当然犯错也要掂量大小,太大的犯错导致一无所有,家破人亡的话就是赌博了。
当你需要的越少,你的试错成本就小,也就有更大的空间试错学习。
如果我们的人生是一个无限游戏,那错误就不是游戏的终止,它是游戏的一部分。你甚至会有意识地犯一些错误,来让游戏变得有趣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