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南方的小年,打开我文章的朋友们,祝你小年快乐啊!
小时候以为全国都是同一天过小年,这些年微信日常化,才发现北方是腊月廿三过小年,我们南方则是廿四。
今天虽是周六,但儿子还是上班,丫头也没有放假,晚饭等儿子回家后一起吃,就比之前的小年夜饭晚一些。
等到我开始炒菜,我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今天居然没有听见鞭炮声。往年或者其他节日,晚5点左右 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时不时还能听见放烟花的声音。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午去朋友的店里买鞭炮、烛香,店里稀稀拉拉几个客户,一反往年的拥挤。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男子,买了一盘不太大的鞭炮,直接走了。
往年朋友店里的客人,总是买上一大袋鞭炮、长短不等的一大把蜡烛、香,甚至几大袋鞭炮,再买些烟花。
午后姐姐们说明天就立春了,二姐夫说,明天不用接春,因为明年没有(立)春,明年是“pan”(意即“虚”)年,接什么春?
下午朋友帮我算要买多少鞭炮:小年、立春、除夕、年初一、初二、十五……我一听,就说姐夫告诉我们,立春别放鞭炮,静悄悄过就好。不料朋友说,得接,人家说,明年的春很好,得过4点才接,不能提前。我就纳闷了:到底要接还是不接?
我爷爷是堪舆先生,很厉害的那种,不过,到我这一辈,大家都不肯学,就失传了。
我记得爷爷常常说,(农历)十一月就可以算是明年的日子了。就像过了十一点,就算是第二天一样。
古时以十二地支计时,子时就是晚十一点到一点这个时间段,所以说,过了十一点就是第二天了。照这个说法,那么,明年也是有(立)春的。
前些年,也常常有被告知不能放鞭炮的节日。我想我是越来越看不明白这些传统节日,到底背后多了些什么逻辑,真心是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
记忆中的小年、大年、立春、元宵、中元、中秋,都是要放鞭炮的,做好了饭菜,还要泡上好茶、摆上8份碗筷,先给灶神奶奶、先祖敬茶,茶过三巡,稍待片刻,家人才能入席用餐。
小时候,过年和元宵,我们村子里的乡亲们,会提了三牲,带上香烛,去敬树神、井神。
从前的日子,大概是太闭塞吧,现在科技发达,信息的传递,无论是速度还是宽度、广度,都是之前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从前哪有那么多的名堂,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我只记得,所有重要的年节,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等会焚香,会点蜡烛。日子虽然简单,家家户户都是一家人集齐,团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