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在加入《你好,寒假!》活动研究前,我内心很是忐忑,原因有三:1、这个班虽是我一年级带上来的,但中途我请了两次产假,换过两位班主任,家长对学校的工作也是从积极淡入到沉默,所以,要让家长积极配合,我必须花大力气去修整和家长之间的关系。2、自己是二胎妈妈,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小,都还需要自己去细心照料,怕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3、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全凭阅读他人前期的活动策划,自己仿照着做,所以,心中没有一点底气。直到我们贾副校长给了我一个提议,以“春节”为主题利用学科特征给孩子普及春节知识,利用学科知识的支撑来开展相应的寒假活动。有了贾校长的点拨,我似乎也明朗了许多,也有了加入《你好,寒假!》活动研究的勇气。
1、 问卷调查设计对比再思考
只要做过课题的教师都知道,做研究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展开调研,再设计调查问卷。然而进行调查问卷时一个很繁琐有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工程,如何设计问卷使其能够恰当、有效等满足研究目标,就显得极其重要。问卷调查的质量,关键在于问卷设计的质量。设计问卷时,要考虑到地域特征,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家庭背景,如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政治地位等,学生的性别、年龄、学业、性格等,以及这些背景与假期规划、假期生活内容等之间的关系。在活动初期我也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做了三份问卷调查,两份是书面提出卷,一份是利用问卷星做的调查。当我看完重庆市沙坝小学精灵之家寒假生活调查问卷、金鹰飞翼班寒假生活调查问卷(家长卷)、以及上海市闵行区育苗小学寒假生活调查问卷后,我发现自己书面提出的问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共九题,没有一题是选项性的,而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文化素质不高,很多问题不知道该怎么答,所以,在我汇总分析时就成了一个很大的弊端。于是,我决定用手机软件重新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这让我体会到了线上调查的便捷,制作方便、统计方便、发放、回收方便,真可谓一举多得。而看了南县德昌小学七色蒲公英班和武义县熟溪小学的前期调查三个阶段、三种形式、三次研讨,层层递进进行,让我看到了自己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的不够全面,不能真正表达学生和家长的真实需求,只做了“走马观花”式的调查研究,往往不能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以后的调查研究中一定要提高实效性。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2、 多力驱动下家长资源再思考
寒假生活研究不同于学校教育研究,也不是单纯的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可以将之理解为另一种“教育形态”,即:以教师为专业指导者、以家长和学生为核心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促成“终身教育”的微观实现。由此可见,多力驱动,源于一种共同的爱好和志向,源于一种教育自觉,而家长策划,源于一种教育责任的自觉。在这之前,我也说自己这个班主任没有至始至终担任着,在未担任班主任时,班中的事物都不大参与,所以,和家长们的联系也少了许多。在做这项研究前一直担心家长还愿不愿意配合我的工作,当我做完问卷调查后惊喜发现,全班41位孩子的家长都愿意参加“你好,寒假!”这个项目,如有时间都会参与孩子们组织的活动。有了全体家长的支持,我对接下去的工作就信心十足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假期刚来临时,我们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了“养老院送温暖”活动。我首先得到了吴黄一妈妈的大力支持。她是我们班家长中最配合家长之一,只要我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都全力以赴帮忙解决。此次活动也是在她的指导下,让吴黄一撰写方案,召集队员,最后我们召集到了十组家庭,这也是我们班组织活动以来,队伍最庞大、家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那时候,我看到妈妈们在包饺子、孩子们在学做饺子、爸爸们在和老人聊天,这样其乐融融、无比温馨的画面,让我甚是欣慰。在这之前,我一直没想好这次“你好,寒假!”活动的主题,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就把主题定为“送温暖”,以寒假“温暖”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可以教育学生温暖家长,也可以扩展为温暖身边人、温暖小伙伴、温暖家庭、温暖社会。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3、 学生发展再思考
今日我们班微信群特别热闹,原因是寒假即将结束,家长和孩子们都用美篇的方式将自己寒假生活做了小结,虽说目前为止,群里只分享了15位孩子的美篇,但这对我们班来说是一个大突破,我也坚信在接下去的几天里会有更多优秀的美篇呈现。然而在此之前,假期里的小队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少先队的要求一个假期一个,而且都是自己组织,自己带队去完成,最后的成果也是自己总结呈现。学生还是处于老师叫你做什么,你去做什么,完全属于被动式地参与。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就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果我再不放手,不把主动权还给孩子,那我班的孩子永远不会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幸运的是我们加入了“你好,寒假!”研究团队,其活动都是体现以儿童为中心、儿童主导、儿童参与的理念,整个过程中,儿童的角色已经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儿童的声音被聆听、被尊重,体现了家长和教师对于儿童的信任,同时也促进了情感的交流。班中舒莹琪同学为了组织“我为村民普及春联知识”活动,她主动联系我,和我商讨活动的方案。在她有序的组织下,活动开展很成功,也受到了村民、村支书的赞扬。最后的美篇呈现中,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将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然后发出倡议。这样如此深刻的剖析问题能力是我不敢想象的。还有杨震同学通过舅舅的关系得知城区的一所学校要为残疾阿姨喜乐卖馒头,他立马向妈妈提议要参加此次活动。第二天,杨震和他妈妈穿上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马夹就出发了。此次公益活动让他永记在心,他在美篇中写道:“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也让我更好地融入社会,还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喜乐阿姨那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正是这些活动,锻炼和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包括策划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等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你好,寒假!》读后感二:在对比中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