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简书半月有余,今天迎来了参加日更挑战的第十六天。
感谢简书在这个超长寒假中的陪伴。从窗外的春寒料峭,到现在的春暖花开。从新闻中每日新增患者的数千到数百到数十再到现在的个位数增长。当然0新增也是指日可待。
春暖花开
这半个月里,我在简书码了15000字,粉丝也从0涨到了134,收获了71个喜欢。当然这些也都只是刚刚开始。当看到自己辛苦码的文字被简友们看到,当浏览量从0到十几上百的突破,内心当然是无比的喜悦。
文字的创作是个孤独的旅程。但创作完成后分享给大家,其实是种心灵之间的观照,懂的人会在文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一直很喜欢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一句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其实,简书在这里就是我的半亩方塘。我把自己想说的话放到这小小的方塘之中,我希望看到天光和云影在如镜的水面上长久的徘徊。这也许是每个创作者心中最理想的境界。
半亩方塘一鉴开
最近这段时间很喜欢读蒋勋。喜欢读他赏析的唐诗宋词,喜欢听他品读的《红楼梦》,常常被他温柔治愈的声音所感动。他曾经说想要盖一座庙,把许多优美的诗词都做成签,然后放在庙里,每天抽取一根签出来。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这里我想引用下李商隐的《送臻师》:“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如果真的抽到了这样一签,想要去读,可是却怎么也读不懂。内心深处还是被这样一种莫名的美所感动着,我想这样也就足够了。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红楼梦》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特别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衩的判词。明明是看到了每一个人的结局,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人物的结局在刚开始就告诉读者呢?
黛玉葬花
我感觉《红楼梦》的美就在这里,在事情的一开始就把结局似懂非懂地告诉读者,就像是你到庙里去抽一根签,正好是一句诗,你看不懂它。你也不需要去琢磨,生活还是继续。当有一天,事情真的按照人物的判词发生了,你再回过头去想想,一切又是那样的梦幻,好似一切都是前尘注定,看似虚无缥缈却又是真真切切,这不就是生活吗?
人生如梦,虚无缥缈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你什么时候真正清醒,而是你体验的过程是否足够真实。哪怕真的是世事一场大梦,你在梦中有经历、有体味,有思考;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这就足够了。
又是唠唠叨叨了一篇。不过也是我内心的真情实感。
最后还是希望我的半亩方塘,能够早日映出你的天光云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