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我之学校观
康健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学问、道德应当有一个活泼稳固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康健。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
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无尽、用之无穷的。
“办学如治水,我们必须以导河的办法把学生的精神宣导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人生的事上去活动。”陶行知先生以世界为学校,以社会为课堂,以生活为中心,以康健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如亲子弟的态度来办学,自然而然地将治水之理念引导到了兴办学校之中了。
谈社会大学
孔子是校长兼教授,他的学生有七十二贤,或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他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有了这三种东西,简单的大学就办起来了。
苏格拉底,也做校长也做教授,他的学生是雅典青年(柏拉图也是他的学生之一),街头市场就是课堂。他在市场上走来走去,与雅典青年辩问。他的大学之道是“自明”(know themselves)。他是虽有大学之实而不大喜欢承认他有门徒的。
有了学者做先生,有了学力够的好学的学生,有了大学之道,于是就构成了社会大学。

民主的儿童节
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民主通俗点说:就是“大家有份”。在倒霉的时候是“有祸同当”,在幸运的时候是“有福大家享”,在平常的时候是“大家的事大家做,大家谈,大家想”。
儿童的幸福是什么?(一)福,有母爱,有书读,有东西玩,有六大解放。有学当其材之培养,有小小创作的机会,有广大的爱护后代的同情。(二)禄,吃得饱,穿得暖。(三)寿,不受恐怖,不被剥削,不受伤,不害病,不夭折。(四)喜,过年过节,皆大欢喜。
若想实现这四大幸福,我觉得要使小孩子们得到四种东西:(一)玩具 团体娱乐的玩具。(二)学具 进修学问之工具。(三)用具 日常生活之用具。(四)工具 手脑双挥之工具。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
自治是在学校里,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更好地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塑造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并且实践这种能力,达成公共生活的公民意识与公共道德。
领导者再教育
中国人受了二千年之专制政治之压迫,几乎每个人一当有了权便会仗权凌人。好像受了婆婆压迫的媳妇,一旦自己做了婆婆便会更加压迫她的媳妇。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有权的人是一个独裁。有大权的是大独裁。有小权的是小独裁。
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第一,自己觉得需要再教育。第二,多方学习。第三,我们最伟大的老师是老百姓。
陶行知教育故事:(1)四颗糖果的故事(2)教孩子们学做木工(3)生物课上学捉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