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你家的苹果是从哪里买的,个头大、口感新鲜、关键是一看就好吃有面儿,我也去买一点。”
“没想到,你也喜欢。这可是我精心挑选的,就在隔壁村的郭家。”隔壁老王一脸满意地回答道,并直接把买家的电话给了小兰。
“喂,请问是卖苹果的郭家吧?我是老王的邻居,在他们家吃到你们家的苹果,感觉比其他家要好很多,我也想买一点送给朋友。”小兰前脚卖出隔壁老王家的门口,后面就传来了电话的声音。(名字皆为化名)
其实这正是近20年前,发生在自家果品生意上的一幕。凭借用心的种植以及古法保鲜的手法,现在家里已经成为当地水果出货的头部果园,甚至每年秋末也都会有外地的朋友推荐和购买。
因身边朋友推荐而购买的例子肯定不少,这也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品牌背书。就是利用第三方的关联、认可或者推荐来打开市场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已经是很多企业做市场推广的通用手段,常见的就是请明星代言、上央视做广告或者权威机构来站台,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有效的背书手段。
品牌背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当然,如果你的产品有超出同类产品的价值,可以达成客户背书的效果。我每天都会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的信息,里面有产品自身的、媒体宣传的、广告推广的,在众多的信息通道里面,到底应该相信谁的,不相信谁的,我们很难搞懂。于是品牌背书就成了非常有效的手段,会让人们产生熟悉效应,一看就知道这个东西符合我的需求、感觉还不错、这个人我们熟悉、品牌很有影响力,这样的背书就会瞬间提升消费者的亲近感甚至信任度。
品牌背书后面可是有相关的逻辑在的。从市场角度来看,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商品上市,而且现在技术手段和信息同步比较快,很容易就形成了同质化竞争,在竞争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开拓市场就比较难,要想脱颖而出,品牌背书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手段;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中消费者被黑心企业骗的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普遍缺乏安全感,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做选择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来担心产品质量不好,二来会担心价格高可是买回来又不好用,有效去除消费者的担忧,品牌背书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操作进行品牌背书呢?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四种:用权威说事、寻找代言人、用数据说话、消费者证言。
1、用权威说话
权威有一种天然让人自愿服从的能力和说服力。有影响的媒体是权威,央视、人民日报等在我国很多人心中都是权威的代表,不过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受众的界定,比如在暖通行业中,行业媒体的权威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同时,专家是权威的,经典著作也具有权威性。
比如,六个核桃通过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成为行业龙头,为自己背书;比如,东阿阿胶通过权威典籍《神农本草经》上面关于阿胶的描述,为自己背书。
2、寻找代言人
这种形式也是大家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是通过邀请明星、名人、专家来完成的,主要是借助他们的巨大流量,自带传播效应;不过随着明星代言的品牌越来越多,对于凸显品牌的差异性在减弱,于是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开始为品牌代言,例如芬尼的宗毅、格力的董明珠、小米的雷军等。
3、用数据说话
大家对于数据的第一反应就是死板、枯燥、乏味,可是与之俱来的就是权威性,这种在IT和科技领域应用比较多。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大家现在买电脑和手机的时候都会看一下跑分,用跑分来判断CPU、显卡、声卡、整机等各方面的指标。
4、消费者证言
这种方式就是由消费者现身说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评价品牌好坏,从而给用户制造安全感。
电商平台上的各类买家秀就是消费者证言。现在在网购或者外卖的时候,商家店铺展示的买家秀,鼓励消费者各种好评、晒单,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影响其他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成功率。
如果你也先利用好品牌背书,给自己的品牌加分,我这里有两个技巧和你分享一下:
1、背书的方式和对象要和品牌定位匹配,比如你的受众主要是00后的消费人群,他们对于央视并不是很看重,你却频偏要上央视找专家,这样的操作可能对他们来说并不会太奏效;
2、采用代言人的方式进行品牌背书时,不要找太多的代言人,否则会造成大家对于品牌形象的混乱,还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这一点上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慕思,多年以来他们为了打造自己的专业形象一直采用同样的形式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