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焦虑,工作、赚钱、养家……
疫情的这些年,无疑加重了我们的负担,同时让我们变得更加的焦虑。不过在焦虑的同时,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这个社会到底是谁在制造焦虑?
要知道,以前我们守着一亩三分地照样过得快乐,而如今,却不得不走上贷款买车、买房的道路上,在不断追逐过程中,消耗着自己,也没有了快乐。
01
前段时间有几个热搜,专家建议现在是买房的最佳时期、90后有些人已经偏离道路了、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制造焦虑、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文章成了新型赚钱方式,然而这类文章看完除了增加心理压力,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
我看过好多这类文章:《从月薪2千到月入20万,他靠这点完成了人生逆袭》,而在头条上,这些文章又比比皆是。
所以,我学完了他们分享的东西,为什么还不能逆袭?是我比他笨吗?我想不是,或许有时候我们的出发地就不一样。
有人说,这是一个制造焦虑的年代,20%的文人,用他们的焦虑不安,向80%的人,制造恐慌。
我想了好久,或许是这样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与大众共鸣。
02
当然,不仅成年人有焦虑,就连小孩儿现在也活在焦虑之中。
早教、轮滑、平衡车、美术、钢琴、感统训练,识字,编程,科学,平衡车,跆拳道,舞蹈,游泳,架子鼓,尤克里里,古筝,口才,英语,………
各种商业软文清洗着家长的大脑,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又不得不浪费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在无尽的知识海洋中挣扎。
而这种无尽的焦虑,也促进了内卷的产生,我们可以看看近两年的考研大数据,从2020年的337万,到2021年的450多万,还有的教育机构为了促进学生考研率,打出这样的广告:
问:如何应对内卷?
答:读书
问:为什么?
答:因为读书破万卷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明明看到一群又一群学生付出了一年又一年,无尽地消耗着自己,却没能在其中得到一丝救赎。
03
有人问我,怎么应对焦虑?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我知道那些所谓的鸡汤,仅仅只是把那些大道理熬了一遍又一遍,根本没办法应用于实践当中!
我只知道,顺自己的心意,让自己快乐,才可以“不焦虑”。
我喜欢做到以下几点,当然,可能只符合我自己。
1、该花的钱就花
2、该休息就休息
3、别对自己要求太高
4、吃自助餐是有选择的进食
5、别囤货
6、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
7、不想上班的时候就休假
8、缺钱时就努力赚钱
9、别让读书成为负担,不想读就别读
10、别让学习成为压力,该休息就休息
不知道能不能帮助你,但我希望你可以好好对自己,不要刻意对抗焦虑,顺自己心意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