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A,听到别人说妈妈喜欢花,她就要找自己妈妈喜欢的东西,找了很久找不到,于是跟我说“老师,妈妈喜欢的是我,我怎么办?”原来如此,她在想这个问题,于是我让她选一个像自己的家具摆出来。她很快选了一个小公主。按要求是选三个和妈妈有关的沙具,她认为妈妈只喜欢她一个,所以找不出第二个、三个。好不容易在妈妈的帮助下拿出一只猫,(这个猫跟妈妈没有什么关系,具体怎么说的忘记了。)总之她的一个特征就是抢妈妈。为什么要生个姐姐呀?妈妈陪姐姐我就不愿意,陪爸爸我也不高兴,妈妈就是我一个人的妈妈,妈妈只喜欢我。分成三个妈妈该有多好,爸爸一个,姐姐一个,我一个。有时候她会说,姐姐的妈妈是四川老家的那个(她妈妈是四川的)。
看得出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何如此想要占有妈妈?
家里有一个跟她抢妈妈的姐姐。我想这是诱因也是持续因。姐姐在她的生命里像是一种威胁,处处挑战她的安全。
男孩J,进门就很活跃,大方,说话比较多,主动玩沙盘。期间经常磕着,摔倒,无意识地把沙子撒出很多,航母、军舰是竖着插在沙子里的,还往地上吐唾沫。给大家做自我介绍时就不那么自然了,靠着墙,声音小,介绍沙盘作品时捂着脸,不看老师。最让人惊奇的是整合沙盘游戏时间里,死亡、杀人、骷髅、死人等词语。说别的小朋友的蛋糕是活人肉做的,饼干是死人肉做的。代表自己的沙具是个战士,围绕战士讲诉的故事是“我是个战士,有两个我,两个我把爸爸妈妈杀死了,然后在睡觉。”我说那就没有爸爸妈妈了,他说“插入刀子和叉子可以种出好的爸爸妈妈来”。
和他妈妈沟通的信息是去年年底爸爸的姥爷去世,他参与了。今年不久前妈妈的奶奶去世,他没有去,见人就说“我家有老人挂了”。
今天一整天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绝对不是像妈妈说的没事,而是孩子内心的恐惧无法释放,越是开心地表达,越是内心恐惧,这是反向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