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可能是我们最应该学会的一个技能,正如没有人认为自己不会说一样,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不会听,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对方没有听懂我们所说话的意思,反过来的情况亦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多,但是其中的一种因素就是在于倾听者‘‘以为’’他们听懂了。
倾听能力的巨大差异也许是这种尴尬的最好解释之一了,我们总以为说话的语速快代表了思考速度快,其实不然,真正才思敏捷的人说话速度反而有可能更慢一些。
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走神现象,当神游回来的时候我们往往发现自己自己并没有错过太多重要的东西,于是大脑又再次运行‘‘走神模式’’,因为大脑早已‘‘证明’’过自己面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是绰绰有余的,大脑处理的是对自己来说‘‘游刃有余’’的信息,而大部分的这种信息对我们自己来讲并没有提升的意义,所以我们会自动地过滤它们。
两个人的对话之所以会出现会错对方的意,在于我们的大脑对处理零散信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其按照我们之前的经验模式拼接起来,这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并不是‘‘不懂装懂’’而是他们‘‘真的懂了’’。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之所以是少数,因为大多数人听到无法与自身过有经验相关联的信息时,大脑这台cp就无法关联,想象,最终产生的结果自然就是排斥。
而由于人天生就有对错误进行修正的天性,所以吵架就有可能产生。
大脑是‘‘自我欺骗’’的高手,倾听其实就是选择,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
面对不同的信息,我们应该防止自身快速做出回复,过早地答复是一种思维不成熟的表现,更是能力不足,急于求现的一种表现。
说者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脉络讲清楚,打断对方,提出自己的质疑更是增加了对方的说话难度,给对方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尊重多态化,才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