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提药箱,一手拿课本的罗荷珍老师
1、
这是一对极平凡、极朴素的夫妇。
即使从你眼前走过,也分不出他们和普通山民有啥两样。
而马云,众所皆知,他是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201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三位……头衔众多,光彩熠熠。这,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
这样一对平凡的夫妇,缘何能得到马云的青睐,将成为马云的座上宾?
如果非要说他们有不同,那就是这对夫妇均为代课教师,且在湖南湘西泸溪县大山深处扎根了二十多年。
这对夫妇,丈夫叫杨昌强,妻子叫罗荷珍。
离夫妻二人的学校不远处有一对千年夫妻树,因此,人们把夫妻二人的学校称作“夫妻树下夫妻校”。
故事,得从今年初说起。
2、
今年初,杨老师找到我,说是想参加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评选,特来征求我的意见。
关于马云,我只知道他是互联网领域的传奇,是优秀的企业家。何为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我从未听闻。
于是,我打开手机查找。好家伙!这竟是马云公益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的全国性的乡村教师评选。每年评选出100名优秀乡村教师,获奖者每人可享受三年累计10万元的现金资助,以及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这是好事呀,应该争取!”我兴奋地说。
杨老师微微叹了口气,说:“我和爱人都是代课老师,无名无分,怕是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你别担心,我刚在网上看了,有代课教师入选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的先例!申报材料,我来准备。”我坚定地说。
3、
对于杨老师夫妇,我是熟悉的。
18年前,刚从师范毕业的我和同校的刘同学,一起被分配到湘西大山深处一个极偏僻的小村庄任教,成为乡村小学教师。同校任教的还有一名当地代课老师,正是杨昌强老师。
那时,我和刘同学均为十八九岁的年纪,少不更事,又加之人生地不熟,难免失落。
杨老师身材高大,腰板挺拔。虽然眼睛高度近视,但性格却是山里人与生俱来的乐观与豪爽。他以他特有的幽默方式感染着我们,还常常邀请我们去他家“打牙祭。”
杨昌强老师在辅导学生
4、
很快,我们与杨老师熟识了,才知道杨老师乐观开朗的背后,竟承受了那么多的苦难。
他幼年丧母,与蛇毒致残的老父亲相依为命。因多种原因,四次参加高考均未能迈入大学校门,命运竟待他如此不公。
然而,多舛的命运非但没有压垮他,相反,这些苦难从杨老师口中说出,竟是那样的平常,平常得如同山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最后,化为杨老师嘴里一阵呵呵哈哈的笑声。
山里人最缺的是文化,乡村小学最缺的是教师。作为当时村里唯一的高中毕业生,在师资极度匮乏的偏僻村寨,自然成了村小代课教师的不二人选。
当老支书找到他时,杨老师二话没说,就走马上任。后因学校师资紧张,他又打起新婚妻子的主意,让妻子放弃在镇上开诊所的机会,和他一起在山里当“孩子王。”
就这样,夫妻二人一直在呈田小学坚守,直到今天。
5、
杨老师夫妇的事迹,电影般在我脑海中浮现。
每当提笔,杨老师那乐观爽朗的笑声,罗老师一边上课、一边为生病的孩子诊治的虔诚和蔼的模样,便展现在我面前。
不过数天时间,申报材料写好了。题目就叫做《夫妻树下夫妻校》,这正是平日里人们对这所学校的称谓。
材料虽然出炉,但效果究竟怎样,我心里没底。于是,在向马云公益基金会投递了申报材料后,我又将其改写成了纪实散文,向湘西地区报刊《团结报》的编辑投稿,碰碰运气。
6、
次日,报社编辑竟打来了电话。
“华风,这篇散文的事迹是真实的么?”
“是的,我曾与杨老师夫妇共事,绝对真实!”
“可你的文章有6000多字,还有照片,这需要一个整版呀!毕竟,你知道的,报纸版面有限……”
“如果可以发表,我可以压缩篇幅。”我急了。
“别,你别急。我的意思是说,这是一篇好文章,我们可以给你一个版面,一字不删,整篇发表。但需要等等。”编辑连忙解释道。
“好,好,我不急!我,我,我愿意等!”报社居然愿意为这篇文章给我一个整版,我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
2018年7月13日《团结报》版面
7、
时间在等待中一天天过去。
终于,我清楚地记得,2018年7月13日,《团结报》第七版整版刊发我的文章《夫妻树下夫妻校》。
文章刊发后,不少文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打来电话,想去呈田小学,参观夫妻树,看看这对可爱的代课教师夫妇。
可能是冥冥中的注定,就在同一天,湘西头条发布题为《湘西6名乡村教师入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的重磅消息,杨老师夫妇的名字双双在列。
消息传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人不被认可,还有谁有资格被认可?这样的人不受表彰,还有谁有资格受表彰?
湘西头条消息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复评湖南省入围乡村教师名单
8、
我仔细翻阅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相关资料。对优秀乡村教师的评选,他们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今年3月20日至5月20日,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共收到1892份有效申报材料。
经过认真比对和层层筛选,7月9日,初评出300名入围名单。
之后,通过以电话查询和实地核查为主要方式的复评,从300名入围名单中评选出第二轮入围名单180名。杨老师夫妇二人,仍在其中。
9月28日,夫妻二人均接到马云公益基金会的通知,要求夫妻二人于10月底赴湖南第一师范,参加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终评相关活动。
如果终评通过,杨老师夫妇将得到马云公益基金会的表彰,成为马云的座上宾。
9、
接到通知后,杨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们聊了很多很多。
是啊,从第一天走上讲台至今,杨老师已经坚守了28年,妻子罗老师也干了22年。他们一手提着药箱,一手提着备课本、作业本。每天,往返于家校之间。一边为孩子们上课,一边为孩子们诊治。他们是平凡的,可他们又是这样的伟大!
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的评奖,或许代表不了什么。但一个个关切的电话,一条条问候的短信足以说明,我们需要这样可爱的人。乡村教育需要他们,农村的孩子们更需要他们。
祝杨老师夫妇好人好运!












网友评论
☺☺
谢谢。可爱的人最美丽,或许《夫妻树下夫妻校》,是我今年最满意的文章。希望他们好运!
要向你学习的太多太多。
谢谢!尽管离最后成功还有一步之遥,但付出过了,就不遗憾。所谓追求而不强求。
是作者本人为两位老师写的申请和报纸文章吗??太棒了,激动、鼓掌。
没有什么华丽辞藻,不需要激情昂扬,都很感动了。
作者爱这两个老师的故事,用心感受着这一切的情感。无需修饰,情感跃然纸上。
是的,具体可见《夫妻树下夫妻校》。
谢谢!
是的,他们一路坚持至今,实属不易。目前虽然通过了初评和复评,从1800多名报名乡村教师中脱颖而出,但还有终评这一关。祝他们好运!
谢谢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