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境澄澈,镜照空明

心境澄澈,镜照空明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4-12-26 04:27 被阅读0次

昨日看到一个视频,讲高维实践的五个相关的JING,感觉很有启发。后来找到了这本书,《开启你的高维智慧》,微信读书有,值得一读。

净 - 干净 (自净其意)
静 - 平静 (了了分明)
敬 - 恭敬 (臣服万有)
镜 - 镜子 (照见空明)
境 - 境界 (定慧等持)

在高维实践中,“净、静、敬、镜、境”是五个重要的修炼条件,这五字涵义深远,既是通向内在觉悟的钥匙,也是高维智慧的实践路径。本文将分别论述这五个条件,阐明其内在逻辑与实践价值。

净:干净(自净其意)

心要足够的干净。心不足够干净时,中间的遮拦太多,无法跟内在的高维关联。就像一杯浑浊的水,怎么可能穿过水底通透地看?佛教叫“自净其意”。

“净”是修行的基础,意指身、心、灵的纯净。净不仅指外在的环境和行为的清洁,更强调内在心灵的洁净。现代社会中,杂念丛生、诱惑繁多,内心容易被欲望和执念污染。实践“净”要求我们自净其意,剔除贪、嗔、痴等负面情绪,保持内心的澄明与无染。正如《庄子》中所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修净的过程,是让内心回归澄澈如江湖的本源状态,从而提升觉知力。

静:平静(了了分明)

心像一池湖水,只有当它足够平静时,才能穿透湖面看到水底,才能看到湖面反射的日月星辰,阴阳两界事物了了分明。当心足够平静时,才能感受周边能量的振动和波动;才能知道能量场的分布是一种什么状态;才能真正了知别人在想什么,这叫“他心通”。

“静”是进入高维感知的重要状态。只有内心平静如止水,才能做到“了了分明”,对事物的本质有清晰的洞察。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缠身,难以静心。静的修炼并非远离红尘,而是学会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安宁。庄子所提到的“心斋”正是这种静的境界,清空杂念,内心清明。通过打坐、冥想或内观,培养内在的静定,是通向高维智慧的有效途径。

一池湖水,你不断扰动它的时候,你根本看不见水底,你也看不见水面反射的时候,而当它平静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水底,同时看到水面反射的日月星辰,阴阳两界的事物,寥寥分明。

影响我们平静的一个字——情,因为情本身就是一个能量的纠缠,这种能量纠缠就是所谓的波纹,它就会障碍我们,你用情感和情绪做任何决定,做的事儿你都会不得不为他埋单,因为他是在造业。

在现实中我们如何去掌控和驾驭这个情感和情绪,有一个很简单的词叫忍,忍不是让你持续的忍,忍只是让你在那个情感、情绪发生的当下,给自己一个空间,那个空间给了一个转念的机会,否则你顺着这个情感和情绪,你啪就发出来了,这个过程就相当于造了一个新的业,产生了个新的能量纠缠,这个能量纠缠你要化解又需要时间,又需要消耗你的能量,所以忍在当下,马上转念,如果你忍持续的忍下去,最后是忍无可忍,你一次性的把所有的能量又一次爆发出来,那叫嗔心一起火烧功德林,所以忍是忍在当下。

敬:恭敬(臣服万有)

我们现在所呈现的三维生命状态跟内在具足圆满的N维(N趋于无穷大)去比较,三维极其极其极其渺小,让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恭敬都不过分。当我们无条件地臣服于内在N维(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智慧,才可能和它产生同频共振,下载高维信息。

“敬”是一种对万事万物的尊重与臣服。敬并非盲从,而是一种深刻的谦卑与觉知。它意味着我们认识到自身只是宇宙万象的一部分,而非中心。敬的实践要求我们对生命、自然、他人乃至自我,保持感恩和恭敬之心。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种敬让我们能够化解内心的对立与抗拒,进入顺应自然之道的状态,从而与宇宙能量和谐共振。

镜:镜子(照见空明)

每个人相当于坐在一个巨大的球面镜的中心,四面八方看过去全是我们自己的相(像),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外部一切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影。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镜”象征一种反观内心的能力。镜子之所以能映照万物,是因为它本身空明、无染。在高维实践中,镜子喻示我们需要通过反观自我,看到真实的内心状态,而非执着于虚幻的外在现象。“观心如镜”,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成为映照世界的镜子。当内心通透时,我们不仅能照见自我,也能照见万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无我”之境。

境:境界(定慧等持)

在我们无明或迷失时,需要在三维空间构建一个能够让我们屏蔽掉外部的干扰的高维实验场,这是环境。

“境”是实践的目标,是通过净、静、敬、镜而逐步达到的觉悟境界。这一境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日常修行中定力与智慧的结合。佛教中强调“定慧等持”,正是此意。通过静定获得的内在安宁,会自然生发出智慧;而智慧又能巩固内在的定力,形成良性循环。当我们达到这一境界,内心不为外物所动,能够随缘而安,内外圆融。

当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对现实投影的相(像)的场域是可以驾驭的;最后,根本不会在意场域的外部是什么样,只要你在,场域就被你驾驭,也叫“境随心转”。“入世心法”是呈现生命的根本意义,提升意识能量自由度的一条在现实中可以走的路。

“净、静、敬、镜、境”是高维实践的重要路径,五者彼此联系,环环相扣。净是基础,静是方法,敬是态度,镜是工具,境是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修炼这些条件,提升自我意识,与宇宙达成更高层次的和谐共振。正如古语所云:“澄心如水,朗照万有”,唯有内心澄澈、了了分明,方能照见高维智慧之光。

相关文章

  • 积水空明 澄澈淡然

    第一眼见到余映潮老师的时候,我激动了。 第一次听余映潮老师上课时,我激动得快要哭了。 我给老田发短信:此刻,我想哭...

  • 心境自空明

    眼前草木有灵气,身外乾坤无俗尘。 笔下山水,可赏、可品、不可居,遗憾。

  • 一日一书

    世事如落花, 心境自空明。

  • 《澄澈如镜》

    《澄澈如镜》 岁月是一段山高水远的故事, 温暖寒薄随风逝; 生命是一程临时停靠的驿站, 南来北往皆过客! 撷取那些...

  • 落花:心境自空明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落花是一个传统题材。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当然是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时候,在敏感的诗人眼中,却也能...

  • 世事本该如此空明澄澈

    1.读书,买花,长大。 2.日子好长,充满希望。 3.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4.万事胜意,扬帆远航。 5.来路不由...

  • 明月归途(其一)

    空明澄澈夜, 树影婆娑间。 孑然一身行, 唯有影相伴。

  • 『我喜欢』

    我喜欢,一天的美好从天边的空明、心中的澄澈开始。 (❤️早安~诸君!)

  • 明月

    一轮新月照苍穹, 苍穹遍地如空明。 空明耀眼入人心, 人心明亮如新月。

  • 明月归途(其二)

    空明澄澈月光明, 树影婆娑明暗凝。 孑然一身独自行, 慢慢归途寂寥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境澄澈,镜照空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zb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