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君《更美语文课》摘抄及感受
标点虽小,但作用不可小觑。以分号为例,来说明它的魅力!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是《最后一课》中的句子,似乎很寻常。
你看,小弗朗士出场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是“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我们可以用“咬文嚼字法”对每个词语进行追问:
为什么必须是画眉?可不可以随便换作“鸟”?回答:不可以。因为画眉在中外文化语境里,都是一种很特殊的鸟,这种鸟是和美好幸福愉悦相关联的。
“树林边”可不可以换作“树林里”?回答:不可以。鸟儿飞到了树林边和一直待在树林里,是不一样的。“树林边”说明鸟儿和人的关系非常和谐,人鸟同玩同乐呢。
“宛转”可不可以换作“大声”?回答:肯定不好。“宛转”有音质柔美甜润动人之意,“大声”是没有的。
“唱歌”可不可以换作“叫”?回答:当然也不可以。“唱”和“叫”不仅是用不用修辞手法的问题,而是在小弗朗士的眼里心里,鸟儿的生命状态的问题。
这是个普通的句子,但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小弗朗士那天早上上学,虽然已经要迟到了,但是他心情大好,眼里是风景,耳边是风景,开心快乐得很呢。
这个时候,“分号”就显示出了重要作用了。对于这个孩子而言,“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是并列的,都不过是好玩的风景而已。这两个分号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孩子对侵略有的的。他还是一个很天真很幼稚,完全不谙世事的小孩子。
这个小孩子,虽然淘气,但“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他还是有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不是一个完全乱来的孩子。
正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经历了短短的“最后一课”之后,他的思想,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想象,当他下课后,如果画眉还在叫,如果普鲁士兵还在操练,但他的眼前,他的耳边,恐怕就不是早晨的那幅场面了。人的心变了,他的所见所闻是一定要变化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万物皆备于我”。
研究这两个“分号”,其实就是研究小弗朗士的“起点”。不把这个“起点”研究透,之后他的变化就不会那么震撼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