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个小山村,村中心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大宅子,叫燕贻堂,前厅后堂,前后均有一个天井,出前天井的台门,拾阶而下,便是晒场。
晒场不大,长不过三十多米,宽才二十多米,晒场前是口二十多米见方的池塘,叫门前塘,东西各有一个埠头,供附近村民清洗汲水之用。
门前塘前头是一排树,中间的是棵枝繁叶茂的大法国梧桐,东边是一棵腊梅,西边是棵大柳树,还有些小树夹杂其间,共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风。
晒场两边均有个四合院。
东边的四合院叫前头新屋,是独幢的,东西两处台门进出,中央三间正屋,正屋前是天井,正屋中间那间是公用的堂屋,没有门墙,两边各四间厢房,共有十一间房子,也称“十一间头”。
前头新屋和门前塘东埠头间,是条村中通向外面世界的大路。
西边的四合院小些,与燕贻堂厢房以弄堂相连,西北各三间正屋,其中西边当中那间也是公用的堂屋,北边挨着弄堂的两间就是我家,弄堂的楼上也归我家堆柴草使用。
院东是两间矮房,一间是我家的猪栏,一间是邻居的灶房。院南也是两间矮房,靠东的一间很长,相当于我家两间正屋加弄堂的宽度。
东南角有个小台门,面向晒场。紧挨着南边矮房也有一排房子。这样,晒场前是水塘,东北西三边都是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