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下班回家倒车等候的几分钟时间里,照例是要掏出手机看的;这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确切的说是一种病可能更中肯些――自从上了简书,这个病就愈来愈重,简直无可救药:看看今的文章现在的阅读量是多少,有几人喜欢,增了几个关注,被谁点评,哪个专题收了,是否推首了,等等。
所以,我怀疑,简书会整蛊,专对码字人。对我,尤重了些;一整天,五分钟内会翻看手机几次,却只看简书,着了魔了还是怎的啊。
我是每天会在这个地儿倒车:不远处,有一个大十字,傍边一个灯火通明的加油站;站牌距加油站一百米许,前方再有几棵黑黢黢的法桐树一影,就显得阴森恐怖了;每天的晚七点前后,我都会一个人在这一站等上二十几分钟,就怀疑,这一站是专为我设的。
就是这一会儿,也不放过;每天的这个时候,那个简书名叫“难得浮图”的文友总会关切我当晚文题的内容;这样的互聊切磋已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因什么机缘巧合开始的。
应该说,“难得浮图”是简书上我遇到的自己心目中的第一位大神级人物;常常会看到,“难得浮图”被某某关注,或某某某关注了“难得浮图”;在我极早的关注人当中就有她。那时,她已在《简书》写了九个多月,发了八、九十篇文章了。而我的目标是,能日更二十一天就是胜利了,八、九十篇是要我仰望的。我极喜欢她写《老缪的衣服》的行文风格,不蔓不枝,娓娓道来,如在深夜的耳边,有一个亲切的声音在讲动听的故事。我一直想有这样的叙事风格,却能力不逮。

夏沐瑾是《旅行·在路上》的协管,《简书》如果要选一位最敬业、最守时的管理人员,那非夏沐瑾莫属。我的习惯,总是在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发文,她总是在我的文后给一“早”的鼓励。到现在,我一直坚信,那个早字是专给我的。因着想见到这个早字,我几乎不敢有丝毫地松懈和懒堕。这是我要感谢她的,有了她每天的监督,我才日更到第七十六天,更令我感激不尽的是,几乎我的每篇文章她都有赞,大部分还加有点评,点评多是鼓励。
好学生大半是夸出来的!
这应该是《简书》上最动人的晨歌。
轩静安,是不能不提的。用功、知性、敏锐、才女,这是我对这个只有二十七岁的女刑警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会因岁月的推移而显得浅薄和不全面。
那天,我撑着一把雨伞在古城的一千多年的大兴善寺里挖空心思地寻找灵感时,收到了她的一篇新作;要我帮她看看。我的一贯作风是,外人的东西一概不看;因为你没有作者的生活和经历,凭一时兴起而提的东西总是欠中肯的。但,她的态度诚恳,文字又才情外露,我就认真地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等她在当天晚上把改好的文章再发过来时,我直直发了半晌呆:我在想,我的二十七岁是不是虚度了……
她写的民警老张,于平凡中见职业精神,在一点一滴中现为人操守,小中窥大;人物拿捏很到位。
双十一,轩静安的一篇《28岁单身狗的双十一》,爆火《简书》,阅读量当夜超两万人次,评论近七百条,喜欢人数近千。
我相信,这仅仅是,轩静安的云梯初步。
要说对《简书》的热爱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的,当数“汉人甲”老师。
设立《简书》的非官方专题《赞赏温润你我》就是佐证。
而汉人甲是一个切切实实想干事,想干成事,想干成大事的人。
建《赞赏温润你我》微信群,立群规,出设想,计规划,聘编辑,耗了多少的心力。几天时间,群员近二百人,群情之高昂,比官方的很多群有过之无不及。更难得的是,在汉人甲老师的周围有一帮既富有热心,又具才能的人:小七、鱼三、张鸣……
再有,他还举办《赞赏温润你我》征文活动,引文友探讨点赞和打赏的写作促进功能。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这是一个有温度的人――汉人甲,这是一个有温度的群――简书~《赞赏温润你我》。
始初,我也曾想为这个群出一份力,但因工作和自己的精力之限,只能隔岸,观他们的“火”热。
按照群观,我这个不出力的人是应在被清退出附群之列的,但显然,汉人甲宽容了我。
我请求,至少把我留在大群――《赞赏温润你我》内,我悍卫我的这一权利,因为我每天享受着群的氛围。
正是有这么多文友的无言鼓励和榜样作用,也在《简书》上收获着意外的果实。
正是有这多么多文友的无言鼓掌和榜样作用,我才有了一口气写下十三万字的自认为不错的成绩,而这决非是我的终点;我的二十五年前的文学梦,至少现在,朝着实现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我逼出了我的优秀;写出了很多我现在都不敢想的文章。
有人问我,你最近变了,总是快乐着;是的,因为我的希望大了。
写于二0一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夜

网友评论
但是简书只是个平台,而写字是我31年人生中从未搁浅的热爱,也将一直热爱下去,跟平台没有必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