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手指》读后感

《红手指》读后感

作者: 法学1704李谦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0:59 被阅读0次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用这句中国属于来形容《红手指》的内容是再好不过了。《红手指》解释了养老问题和繁琐的家庭矛盾。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东野圭吾在这本书的创作背景: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由于社会物质的匮乏,为了支撑起日本的生存开销。每个家庭中的父亲角色不得不极度努力去工作。然而,工作上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入带来了别的负面影响,这直接导致许多父亲与孩子之间日常交流的缺失,切切实实影响到了孩子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对于子女而言,父亲甚至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变成了母亲口中和自己记忆中的一个模糊印象。小说中的昭夫就是典型的父亲形象,昭夫工作任务繁忙,将所以与育儿有关的事务全丢给妻子八重子,甚至在儿子直已遭遇到校园暴力时只不过是教育两句却不做出行动,加上八重子的溺爱育子方针,使得直已性格扭曲,道德败坏。导致小女孩被直已掐死悲剧发生。当然直已扭曲的性格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作者有将原因隐藏在内容中,直已在杀人之前的日常生活就是每天躲在家里玩暴力游戏。直已掐死小女孩后直接回到自己房间玩电脑游戏,父母发现此事后,昭夫要儿子下来交谈,但巴虫子一直极力反对,维护儿子,趁儿子情绪不稳定。杀人这件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无疑是一件极其恐怖的。直已放下如此大错,非但没有发大火,反而一直保护儿子。第一件事情并不是想到如何处理这件事,而是想到安慰儿子。作者笔下的家庭谈话也较为平淡,建平时父亲与儿子吵架一般,家中无法感受出真正杀人后紧张的气氛,作者故意描写放大了家庭中的矛盾。

            当昭夫八重子并包庇儿子,为儿子隐瞒事实,一切都做得近乎完美无缺。加贺出现了,昭夫知道自己怎样也无法隐瞒女孩死在昭夫家中的事实,昭夫做出一个恐怖的决定,你那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并没有痴呆)作为儿子的替罪羊。母亲政慧想尽办法暗示儿子昭夫回头,一直等待儿子昭夫亲口认罪,但儿子一直铁了心的不肯供罪名,直到儿子看见母亲拐杖上的名签,昭夫才真正面对现实。   

          小说中昭夫对儿子说的“把父母当成什么。”儿子在被警察逼问时还说:“都是父母的错。”,加贺最后对昭夫说:“你认真看过你母亲的眼睛吗?”,这些令人自省的话也许是作者为天下所有父母子女写的。

相关文章

  • <<红手指>>读后感

    “必须记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说正因为是老年人,内心常常会有不可平复的伤痕。治疗的方法有许多,周围的人不能理解。...

  • 《红手指》读后感

    看推理小说是会上瘾的,确实如此。本想先看上半个小时,却花了一整个晚自习的时间,读完了这本《红手指》,虽不恐怖也...

  • 《红手指》读后感

    每次读完东野圭吾的书之后,心里都是五味杂粮。 没有悬疑,没有推理,东野圭吾拿起了手术刀无比冷酷的解剖的...

  • 《红手指》读后感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用这句中国属于来形容《红手指》的内容是再好不过了。《红手指》解释了养老问题和繁琐...

  • 《红手指》读后感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用这句中国属于来形容《红手指》的内容是再好不过了。《红手指》解释了养老问题和繁琐...

  • 《红手指》读后感

    书其实是在几个月前就看完的,今天补写读后感。 学生时代的我并不爱看书,陪伴女儿时偶尔将就着会翻看几页,但始终静不下...

  • 红手指——读《红手指》之感

    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个普通的夜晚。 五十出头的昭夫下班回家,等待他的确是具小女孩的尸体,凶手正是他十五岁的儿子直巳。...

  • 红手指?金手指?

    红手指?金手指?这是什么鬼? 今天我有幸读了一本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红手指》。 本着对悬疑小说的热爱,我兴致勃勃地...

  • 《红手指》

    东野圭吾的书一直都是那种推理为主,但很反映人性,那个时代,那些人。 虽然一直都觉得虽然凶手是初中生的儿子,但就好像...

  • 红手指

    “即使他杀了人,他也是我的儿子。” 看了《新参者》《祈祷落幕时》以及这篇《红手指》,东野圭吾用刑侦类手段来煲了一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手指》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wh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