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现在,我依然念念不忘那所房子。如果要把镜头拉回二十多年前,我想那一定是一部不用剪辑,而且比电影还要精彩的影片。

镜头下是一棵百年老核桃树,近距离看那树的叶子如手掌般大,上面开满了如野葡萄似的绿花。三四个六七岁的小孩子在树下过家家。其中有一个孩子蹲在地上,眼也不眨地看着地上的一群蚂蚁。

核桃树的不远处是一个很破旧的小屋,小屋中间隔着栏杆,分别关着牛和羊。小屋旁边是一个狗鹏,里面的黄狗睡得正香。狗鹏上方是个双层的鸡笼,鸡笼里面的公鸡和母鸡相互争抢着吃鸡食。只有两只母鸡在鸡窝里下蛋。狗鹏挨着的左边是一个厕所,厕所的土墙上有上千个大拇指般大的洞,那是黄蜂的家。只要不惹怒它们,它们一般不会哲人。

厕所的左边是四五堆用瓦片垒砌的牡丹花坛,堆堆娇艳肥沃。花坛中间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上开满了密密麻麻的淡紫色梧桐花。有些开过的梧桐花,被风轻轻一吹,花朵就落满一地,风里,还带着淡淡的梧桐花香。
那是一所很老的房子,里面住着三户人家,他们是三兄弟。老大是村干部,老二是村子有明的“才子”,写得一手好字,画的副副好画。老三是村医。虽然表面看起来他们是亲兄弟,但是他们背地里的媳妇们却斗智斗勇,相互排挤。大媳妇刻薄,二媳妇刁钻,三媳妇老实。
他们的邻居比这三兄弟年长,他们把邻居大当家的叫小叔,把当家媳妇叫小婶。话说这当家媳妇可不简单,家里大事小事处理的井井有条,人善热心肠,爱抽烟,用烟斗抽,只抽旱烟,从来不抽纸卷的和包装好的。爱迷信,屋子堂中央香火不断。每天要跪拜好几次观音菩萨,每次跪拜,口中都念念有词。家里三天两头就请来一两个跳大神的老妈,给驱邪避霉气。
老屋很老了,远远地望去,屋檐下那大红的字迹还依稀可见,上一行写着“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下一行写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时刻不忘共产党”。
屋后是一大片竹林,每棵竹子都长的青绿、笔直、健壮。有些还发起了小嫩芽儿(竹笋)。竹林下的草丛里,遍地的野花一簇簇地开的格外娇艳。屋子的山头,是一大片墓园,大概有三四十个坟墓。每年到了清明节或者春节,去那里祭拜的人很多。特别是晚上的墓地就更加的“壮观”。每个坟头的鞭炮声、哭泣声、烟花、烛光、灯笼、火纸汇成了一个悲喜交加的美丽之夜。
一周前,回了趟老家,感觉老家的路又平又宽,人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这正是我童年里所期待和向往的生活。只是我最怀念的,还是童年里的那些人和事,还有那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老屋。现在那座房子虽已被拟为平地,但老屋却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我一直想用最简短的话语来描述我对老屋的怀念。可是每每想起,心却隐隐作痛。因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那些老屋里的人,那些待我好,那些我不爱的和爱我的人,大多都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就连那老屋,也已经不覆存在......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老屋带给我的大多是争吵、计较和埋怨,但是幸福质朴的生活足够掩盖一切的不美好,所以,我常对自己说:人活着多么不容易,好好活下去,不负己心,不负此生。永远记得那些倒下去的人和事,是他们用命换来我的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