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两本育儿书《儿童时间管理手册》和《心理营养》,前者看完并且做了内容整理,后者选了部分内容看了,以前听过这个名字,以为是鸡汤就没关注,其实还是不错的。️又翻了另外三本《情感勒索》、《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和《幽微的人性》。
第一本书内容较多,体系完整,但是逻辑性感觉还不是很好。开始看时感觉干货多,但是仔细整理发现其实原创内容并不多,基本理念多是从其他书里摘抄的,比如《孩子,挑战》,比如《父母效能训练》。
怎么说呢,主题阅读是个非常好的快速入门某个领域的方法。初看一本书时,觉得新奇,惊叹原来还有这种理论,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真是叫求知若渴。随着看的书多了,会发现很多理论被重复提及,提多了自然是经典,这时候就可以找到源头的那本书。因为原著的书不会全是精华,但是被广为传播的,应该是被大众认可的或者受益最多的。
那么这时候,可以先不用急着看原著,可以先在网上搜索该书的思维导图,豆瓣评论,还有该书的读书笔记。只要是本书,都能找到相关整理后的资料,经典书的思维导图更容易找。比如《PET父母效能》这本书,以前经常看到这本书,但由于单身对育儿提不起兴趣,又对效能二字有些偏见,基本都是被忽视的。真想研究亲子沟通,发现逃不过这本书,于是买了来研究。虽然书中精华能记住了,但原著还是值得收藏,做工具书随时可以翻阅。
《幽微的人性》是采访的文字记录。看的稍压抑,毕竟是犯罪心理学,少不了对人性黑暗面的描述,对最底层百姓的叙述,看的很无奈,对犯罪者本身的无奈,也很现实。难怪李玫瑾说不喜欢招女生,同理心太强有时候对自己会有负向影响,并且有些只是文字描述,并非照片,那现场还了得。
今天看了一小节犯罪心理画像的,大学时老师经常提到,但没有具体了解,有机会可以再了解下。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书的质量不好,但有一个词挺吸引人的,就是情感引导型妈妈,围绕这个词展开的书,应该值得细看。
五一到现在都有些忙乱,看书看的并不专注,需要快速的入门亲子关系这块,时间不够用,每天下班洗簌完就快十点了,心里挺焦虑,看久了还有些头痛。还是一本一本的看比较好,看完一本整理一本,慢慢积累,形成整体框架。安慰自己不能急,很多东西是急不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