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在他的“作文四书之一”《作文七巧》的“答问(代序)”中有如下问答:
“好多同学说作文太难写了,不像数学,数学是科学,作文不是。这种‘畏难’的心理怎样祛除?”
“……写文章是艺术,但是开始的阶段也几乎是‘科学’,可以反复操练达到相同的结果。问题是现在同学们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多,用在作文上的时间少,两者相差在十倍以上。耕耘不同,收获也就不同。论能力,既然能把数学学好,也一定能把作文(不是文学)写好。”
在这个回答中,散文家王老强调的是“用在作文上的时间少”这个时间问题。说明在写作上,产生畏难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疏于写作实践的训练。而他强调的“论能力,既然能把数学学好,也一定能把作文(不是文学)写好”。就意味着,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具有写作的能力。这一说法,与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强调的有关写作是人类一种存在的本质属性如出一辙。因此,写作是本就一直存在于人多元智能体系中的一种内在表达欲望的本质属性,就如被逐出伊甸园后在渐已隐退后表现为失语症。我们现在,在意识到写作的重要作用后,再次需要用时间于实践中不断练习大方式来催生它。
然而,正如王老在上面说到的,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畏难,根本原因是没有“时间”来练习,使人本来就具有的写作“能力”也无用武之地。作文其实是写出来的,而这个写的训练,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支撑的,当然这个写作训练的过程更需要人的用心或自我追求的,王禹的《中学生写作心理》中写道:“个人的追求目标,既是由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决定的,也是由世界观和人生决定的。”著名小说家梁晓声也曾说过,在写作日常训练过程中,如果中学生只是一味注重练习的数量,不用心去追求写作上的质量的话,那不过是徒增加一些字数而已,于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是毫无益处的。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的维持,王禹在《中学生写作心理》的“意志与作文”中也写道:“个人追求的目标是产生积极的动机,持久的兴趣的主导原因。”否则,写作禹学生而言,是不可能不难的。何况,对于写作这个本就是人的精神思维的无形化转化为有形的创造性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任何即便再难的事情,“为”与“不为”就是最根本的区别,“为”即可以化整为零,积少成多,虽难终成;“不为”近在眼前也似远在天边,易如反掌也难似难如登天,于你则虽易难成。古人早就说过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根据这一写作的症结,学生产生写作“畏难心理情绪”的根本原因在于写作练习实践的缺乏,也就是持之以恒的写作日常化练习,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用写作随笔的形式进行日常化训练,从周一至周五每日坚持,不规定写作题材和时间,即给了学生写作的时间与题材上的自由化,有保证他们在写作上时间上的哼唱持久性训练。在几年来学生写作日常化自由写作的训练过程中,个人觉得,写作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写作者个体的长期自由写作练习而非老师的指导,当然其中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读写结合中,学以致用,在写作实践总自我感悟与总结写作技巧与能力,在学生的自由写作试错中与老师的以学生写作作品为蓝本适时指导相结合,此乃对学生写作真正行之有效的指导。当然,在学生的日常化写作训练过程中,也进行单元大作文的写作,即写作的整体机制为日常“小作文”与单元“大作文”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必须以日常自由“小作文”写作为主体,因为日常写作才是形成学生写作能力最主要和真正训练的途径,缺少了平常自由写作的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高子阳老师著名理念。然而,在我们大部分学校,大部分语文老师的学生写作指导过程中,基本是“厚此(单元“大作文”写作)薄彼(日常“小作文”写作)”,从而导致学生的写作训练时间不够,写作能力与水平得不到实质化的提升。
在我进行“初中写作学困生畏难心理策略研究”课题以来,正式立项以来,就已经让学生进行过两年来的日常化写作训练,开始也是新鲜感所致,因为我用《星空》期刊为学生主办了一个发表平台,以此发表学生的佳作,用以鼓励学生树立“读者意识”以及给学生注入写作克服困难的真正动力。然而,在日常写作进行到一两个月之后,学生在写作新鲜感过后困难接踵而至之时,畏难的心理与情绪逐渐增强,于是,各种写作症结也渐次出现,有的开始不写了,有的迫于作业形式,用应付老师的形式硬着头皮在写,有量而没有质。只有极少数在认真坚持写作。后来,在多次的鼓励与表扬,加上各种精神的形式的,和以物质奖励形式的。学生终于才又有了一定的回心转意重振旗鼓地写了起来,当然,其中也不乏各种随笔写作题材与形式的指导,增加了学生在写作题材与形式上的信心。
然而,在本学期中,学生的素质有了层次上的区别,学生对你的鼓励与表扬似乎也有感应,然而,在写作上的动力却不见有本质的改变。较多的学生似有对老师对写作上的重视纹丝不动之感,有的是胡乱地写,应付老师交差了事,有的是字迹潦草至极让你看来简直就惨不忍睹,不用说内容,即便字数也是几行了事。所以,一是态度上的不端正,应付敷衍,于写作上的追求丝毫无益。写作主要是要坚持去写,这里还是要强调自我的追求,即用心去思考,方能有所提升。这一点是无需置疑的,不少学生,语文成绩无疑是很差的,但是,在一个学期以来的日常写作训练以来,写作语言、内容与思想上均有不少的提升,这不是老师的指导为主的,自然不能主要算是老师的功劳,而是学生长时间的自我自由自主写作训练的成就,所以,一个是学生的用心之态度端正,一个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脚踏实地地写作训练,二者合二为一,才是之前王老说的“用在作文上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如果要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至少是“无限上”。
而当下的学生之所以有写作畏难心理,根本在于既不愿花时间在写作日常训练上,更不愿花时间在自我追求上,因此,这两个写作“时间”的不具备,自然就成了学生写作障碍中最为严重的根本——写作很长实践的缺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