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
》1
十四岁那年 ,吴同学辍学了。
凭着一腔走天涯的热血,这个有点愣头青的半大小伙子毅然离家四处游荡。他的一举一动自带些许痞气,却又掩不住骨子里不算沸腾的正气。闯荡三年以后,或许是在生活一遍遍泼来的冷水里麻木了,也或许是在一次次碰壁中被磨掉了原本分明的棱角——他只一句“外面不好玩”便概括了这段不怎么成熟也不怎么成功的日子。
是吧,不好玩的。
是啊,不好玩的。
类似的感慨愈来愈多,发出感慨的人也愈来愈多样。近来风靡的丧文化让年轻的圈子里充斥着这样那样的无聊、无奈与无力。
像闲置已久弹性不再的篮球,像午后阳光轻抚下的家猫。
野心还在,斗志全无。
》2
前几天晚上小Z给我发来消息,那条“快崩溃了”分外扎眼。我清楚他最近在经历什么,因而也能猜到他正被一层有劲不知何处使的阴霾笼罩着。
新高三的小Z在紧攥着暑假尾巴的时候接到重新分班的通知,开学初期想调整复习方法却未如愿,还未适应新环境又有巨大的学习压力扑面而来——此时的处境尴尬得令人忧心。而他在着急之后, 忙慌之余,剩下的只有不知所措。
同小Z一样,太多寒窗苦读伏案疾书的学子也在重重压力下艰难喘息。其实很想学习,但不知如何下手,进而接连受挫,因此内心小火苗就悄然弱了一点点。
几番挣扎之后,突然觉得近来的生活有点丧。有时候甚至想咬咬牙撒开手——黑暗就黑暗吧,谷底就谷底吧,漩涡就漩涡吧。这看不到阳光的日子仿佛让人长了一身青苔,连扑腾两下的气力也要没有了。
毫不顺心,从不如意。
》3
犹记得去年大火的一条新闻,“北大四成新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的标题触目惊心。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新名词——空心病。
当今大学,这一病症已是屡见不鲜。所谓空心病,就是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 。而其主要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空心病”一词真实而生动地勾勒出了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令人惊奇,让人扼腕。
在如此顶尖学府中竟然都丧出了一派风光,那么千千万万当代青年们的现况便可想而知了。
一切挫折与失败的起因和终结都是一句“有点丧”。然后,好像更丧了。
于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于是“感觉身体被掏空”。
于是“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
近来很丧,大家一样。
》4
第一节思政课上,老师讲到应该多食精神的钙片,抵制精神的软骨病。
没有缘由地,我猛然想到了之前颇受欢迎的“葛优躺”。也许在潜意识里,它是最接近“软骨病”的形象了。
这种软塌塌的颓废,借着共鸣存留下一丝底气,却让人们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种表达慵懒倦怠的方式。实力配不上出人头地的野心,因而丧,因而助力了精神软骨病的蔓延。
当红小生张艺兴所言“努力努力再努力,脚踏实地谋发展”正是我们日益匮乏的。不丧失“为之而死”的勇气,不丧失“藉之而生”的志气,方能不惧不退,方能余烬重燃。
所以,愿生命给予我们强健的体魄,也愿岁月馈赠我们直面一切的胆魄。就让阳光赶走乌云阴霾,赶走软骨之症,也赶走所有的垂头丧气。
心头无雨,眼底无霜。
》5
二十二岁的吴同学——如今该称呼吴教官了——正在某重点大学承训。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一位负责的教官,他严苛而可爱,毫无传言中的一板一眼。有时他讲起故事,以十七岁参军为界,一句“外面不好玩”,一句“军队最单纯”,轻描淡写,不见波澜。
奋战于高考之役的小Z,不想辜负自己,也不想对不起其他人。路漫漫,手忙脚乱,但他不断调整不停改正不肯泄气,上下而求索。沿途妖魔不会妨碍他赶路,因为小Z正逐渐拥有一种独立面对未知的凛冽,风里雨里,砥砺前行。
那么你呢?
丧?
还是上?
其实不过是一场压力面试罢,但凡明白你的主考官在想方设法地打压你,就会突然通透,突然坚毅,突然勇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先生的名诗早已熟背多年,每每不顺遂,它便自动跳出来大喊:“嘿!不要丧啊!”
勿丧勿丧,该上就上!
上!
图源网络。
小白一只,感谢给赞|・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