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1-19

2018-11-19

作者: 大白申论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22:40 被阅读0次

时评深阅读:九九重阳节,过出文化味

大白说:深阅读积累训练,目的是通过深入阅读时评文章,定向提升政策理论素养、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长线备考之利器,而短期复习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申论真题本身。

申论高分要诀在于紧扣题干,死磕材料,这种学习是辅助性用力的一种方式,但也是申论学习后期想要进阶更高水准的良法。

说明:我们对精选时评文章选段做了深度评析,请阅读前注意以下标记代表的特殊含义:

1.正文中蓝色加粗部分表示段落主旨句。红色部分强调可借鉴化用的素材事例。下划线用来标识可借鉴句式、逻辑衔接词。经典措辞搭配会加粗。

2.小编评析内容统一用【】括起来。红色字体部分是对文章逻辑、内容的独家评析。蓝色用来突出可借鉴句式、逻辑衔接词。

3.金句积累在文末,经典表达、精彩表述、名人名言,不求多而求精。

小提示:一起学习研读只是第一步,关键要动笔练习,付诸笔端才能为我所用。为了促进大家高效学习、持续积累,我们在拼拼公考成长训练营小程序上开辟了【申论作文拆解训练】专栏,方便备考的小伙伴坚持打卡练习(点击文末邀请卡即可进入),互相交流提升。

专属你的小打卡会记录你每一次奋斗的足迹,快来参与吧,已经有两千多名小伙伴参与啦。

  九九重阳节,过出文化味    

【可借鉴句式:(标题句式)XXX,过出/引出/打造XX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沿袭至今。在岭南地区,与重阳有关的民俗绵延上千年,广州人至今保持着重阳登山、祭祖祈福等风俗。

【这篇是广州日报评论员文章,为我们写1500~1800字的广州市考申论提供新的段落结构思路。很多同学反应文章起始段落无从着手,我们可以尝试从文章关键主题的起源、演变历史、延续至今的习惯做法谈起。由古及近,由小到大,逐步切入文章的主题,这个结构值得我们思考揣摩和借鉴。】

可借鉴结构:XXX在XX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XXX定为XXX,沿袭/传承至今。

广州开放了白云山、越秀山公园、广州塔、莲花山、帽峰山等17个登高点,市、区等文化部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免费电影、书画展览、国学讲座等活动,不少社区也组织了敬老爱老的社区慰问活动。

【第2段举出一系列广州迎接传统节日的举措,进一步强化佐证第1段主题延续/传承至今的习惯做法。举例从官方到民间,层次感丰富,同学们寻找例子提炼材料可以尝试从官方或具体职能部门、民间、个人角度出发,增强文章可读性。】

传统节日应该怎么过才更有意义,一直是个文化话题。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从农耕文化而来,打上了农业文化的深深印记。而进入现代社会,许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儿渐渐淡了,除了节日食物之外,所余的文化内涵已不多。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结合时代特色,把传统节日过出文化味儿,有助于唤醒文化记忆,激发文化自信,让文化成为滋养人们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第3段起始句表达新颖,用设问句来引出意义。用古今的情况作正反对比,阐述当今社会对文化内涵的漠视,随即点出文化的重大意义(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读书看报紧跟新时代新说法,新瓶装旧酒,同样的内容尽可能创新表达),最后提出宏观的结论性对策,展望文化的积极力量。】

可借鉴结构:深入挖掘XXX,并结合时代特色,有助于唤醒XXX,激发XX自信,让XX成为滋养人们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庆祝重阳节,要弘扬敬老爱老的孝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广州一直营造敬老孝老的社会风气,公共设施对老人优惠或免费,出台政策鼓励加装电梯方便老人出行,不断增加老年大学学位丰富老人精神生活,长者饭堂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难问题。传承和弘扬敬老爱老的孝文化,也体现在这样的行动中。

【文章分论点浅显易懂,容易模仿,分论点结构是“目的+对策”,可用于入门级训练。该段落的具体论述可引经据典,名人名言作开场白,接着点出分论点中对策的意义/重要性。本段落大量采用官方的正面例子,涵盖营造风气到软硬件打造等多种举措,这在申论中会有不少原材料作为参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段落结尾结合例子呼应分论点,对文字功底要求较低,可让同学们快速入门。】

可借鉴逻辑:传承和弘扬XXX,也体现在这样的行动中。

庆祝重阳节,要弘扬家国文化。重阳节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也是传统节日中除了除夕、清明、中元之外的四大祭祖节日之一。祭祖关系到家国天下、血脉传承,是寻根文化。祭祀祖先,方不忘我们从哪里来,也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大家的繁荣兴旺才有小家的幸福安宁。重阳祭祖祈福,应提倡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每个人的行动最终汇聚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力量。

【第5段的分论点继续采用“目的+对策”的结构,但抓手上升为更宏大的“家国”,体现分论点的升华。通过叙事重阳传统,升华到祭祖的重要性,关乎传承。再阐述个人和国家的某种关系,将个人和国家联系起来,同呼吸,共命运,层层递进,汇小家为大家,最后凝聚为国家。】

可借鉴结构:①XXX,方不忘我们从哪里来,也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根。②XXX,应提倡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每个人的行动最终汇聚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力量。

庆祝重阳节,还可以和地方文化结合起来。各地重阳节的风俗都不一样。就拿吃糕来说,吃重阳糕是重要的节日“仪式”,因为“糕”谐“高”音,也是取其吉利,但岭南各地也是因地而异。有的地方吃艾糍,有的吃香饭。北方比较常见的重阳日赏菊、佩戴茱萸的习惯,在岭南并不常见。而登高和秋祭则是流行度更广的民俗活动。而且,广州人重阳登高的风俗,除了人人都知道的九月九登高之外,还跟农历七月廿五的白云诞有关。这些本土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可以把重阳节过得更有文化味儿,也更接地气。

【第6段的分论点虽然采用“目的+对策”的结构,但落地到地方特色,别具一格。论述南北差异,着重介绍本地特色,倡导挖掘开发本地特色文化,突出烟火气,更因地制宜。】

可借鉴结构:这些XXX内涵深入挖掘,可以把XXX过得更有XXX味儿,也更接地气。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妨从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做起。

【结尾段简短有力,思路明确。首先点出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纽带作用,再以身作则,发出倡议,从自己做起。】

段落框架结构分析:

第1段:背景交代:重阳节的历史渊源。

第2段:围绕广州的具体做法,暗示广州将传统节日落到实处。

第3段:用设问开头引出如何过好传统节日,并在本段点出文化的力量。后面3个分论点都在回答如何过好传统文化。

第4段:庆祝重阳节要把弘扬孝文化当作基本前提。

第5段:庆祝重阳节要将弘扬家国文化当作深层追求。

第6段:庆祝重阳节和地方文化结合才接地气

第7段:收尾发出倡议。


金句积累:

1、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重阳祭祖祈福,应提倡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每个人的行动最终汇聚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力量。

3、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妨从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做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ez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