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里边请,您看今儿吃点什么?”
“你们店里都有什么?”
“今日有蟹黄玉柱、百合水引、无肠公子,还有新鲜刚运来的青门绿玉房。”
看了上面一段话,是不是有些云里雾里,不知所言何物?其实,这是些古时的菜品称呼,就是我们普通的食物,馒头、包子、面条。是不是很有趣呢?!古人的风雅可见一斑。
近几日,每晚都看《国宝大会》,不会答题,听听也是学习,真的感叹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恰巧看到了这个有趣的古人主食雅称的文章,分享于大家。
1. 水引—面条:古时称面条为水引,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记载面条的做法。而真正被称为面条要到宋代了,并且面食丰富了品种和做法。记得看《清明上河图》系列书的时候,就多有描绘不同的面食,面条或饼等等,让人直流口水:
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卷鱼面……
2.玉柱—馒头包子:馒头最初做“蛮头”。源于诸葛亮的一则小故事,《事物纪原》记,诸葛亮平蛮回去路上到泸河难以通过。有人建议以人头献祭通过。诸葛亮遂用猪羊肉外包面团做成人头样,代替祭奠而通过了泸河。称“蛮头”,唐以后常称玉柱,后又渐称为“馒头”。包子是至宋朝后才广泛称之的。
3. 螃蟹—无肠公子:称无肠公子者,蟹也。——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细想,着实也对,本是无肠,古人也很幽默,称之公子。
4.落苏—茄子:据宋人记载,五代十国有吴国国君跛足,旁人以瘸子笑他,茄子与瘸子音似,于是称之落苏。
钱镠之据钱塘也,子跛,镠钟爱之。谚谓“跛”为“瘸”,杭人为讳之,乃秒“茄”为“落苏”。——《渑水燕谈录》
5.青门绿玉房—西瓜:古人的雅称,出自明代瞿佑的诗《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
6.杜康—酒: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直传承至今。在禁酒政令时期,人们想喝,便以别称代之,白酒称为贤人,浊酒称为圣人,以避政令。
陆游在《溯溪》中写道:“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
此外,杯中渌、欢伯、般若汤、浮蚁等也都是酒的美称。
古代酒肆里各种类酒名称起的也十分雅致:流香酒、银光酒、雪醅酒、龟峰酒、蔷薇露、琼花露、思堂春、蓬莱春、秦淮春、浮玉春、丰和春、皇都春、有美堂、中和堂、清白堂、元勋堂、真珠泉、萧洒泉、齐清露、北府兵厨、第一江山、蓝桥风月……
是不是很美又很文雅?
古人智慧着实让人佩服,你会古人点菜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