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第五节 深度练习:跨越从普通到卓越的分水岭
>> 上乘的学习方法就是这样原始、简单。不需贪多求快,只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扎实推进即可。谁在这方面耍小聪明,谁就会吃亏。而这种盈亏关系在一位研究生给“核聚老师”的反馈中也被形象准确地描述了出来:“在使用‘进步本’之前,我学得虽快,但忘得也快,相当于用沙子建房子;在使用‘进步本’之后,我惊恐地发现自己真正掌握的没有多少,发现之前的学习基本没有让自己产生实质性的进步……但此后的学习相当于用钢筋混凝土建房子,不留一点漏洞,让人感到很踏实!”“沙子”和“钢筋混凝土”的对比真是形象又准确,因为这其中暗含另一层寓意,即前者开始时容易,后期困难;后者开始时困难,后期容易。这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人会越学越痛苦。因为前面的学习有很多漏洞和盲区,所以后面所有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知识就会摇摇欲坠。之前的漏洞和盲区若是得不到彻底的解决,之后会一直受此影响,那么学习上的新问题和新漏洞就会越来越多。
《认知驱动》 -----周岭
大道至简,但有很多人漠视到不屑去做。放大开来,为什么成功的从来不是你?又有多少人肯反思这个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成功的定义首先应该是超越昨天的自己。也就是说,你比昨天少了一点焦虑、比昨天多写了一小段文章、多读了几页书都是你的进步。
记得总结你每天的进步,同时记录下你的错误,也就是“进步本”。
很怕的是看到别人都在愉快地刷某音、某手,你就忍不住安慰自己说:“学习有啥用,万一坚持了很久后放弃了,还不如不开始。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低下头开刷。
一天短暂而宝贵的下班后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流失了,在从手机中抬起头来的瞬间,也会有一种空虚感涌上心头:时间流逝,而自己除了那份糊口的工作之外,好像毫无其他支撑点。
特别是现在,不时被迫在家隔离,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很多人却很是焦虑无助。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日复一日,你在焦虑中让时间白白流失,而别人在珍惜中获得成长。
看到了在相对封闭的状况下他人的百无聊赖,你就会懂得自己如果忙碌到根本没有时间去发愁是多么幸福。
能够沉下心来读书的人,获得的绝不仅仅是从这本书里感受到的美好,更是眼界的开拓和感受生命的从容,甚至可以上升到更高的思维高度,去主动俯视曾经的自己。
急功近利是成长路上的“拦路虎”,每个人都无法回避。
解决这个“老虎”的根本就是不要去想今天要读多少多少书、写多少多少字、而是从微小的1开始,享受其中的乐趣,慢慢的,会发现你在享受时光,而不是焦灼于被迫暂停。
活在当下,享受难得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做点喜欢的事,单纯为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