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在想,读书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他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他的意义在哪里?
环保,敬老院等动态活动,能让更多人通过身体力行来参与其中,并成为接引会众的主要方式。
那读书会呢,它是一个很明显,它是一个静态活动,并且是在室内的,和志工研习相比,它的人数也不算多,每次嗯,十个20个,有时甚至有时候只有寥寥几个人,这样看起来瓷。读书会更像是一个共修的过程,一个共修的方式途径,它让人的心沉下去,静下来,沉下去思考,去反思,去学习,去分享。
其实我想读书会更像是一种修行道场,他让一个人静下来,传下去,去思考,去反思,去分享,彼此分享自己的感受,倾诉自己的困惑,怎么样说呢?这好像是一个共修的过程,
停下来,静下心,想一想,读书会的节奏明显是“慢”。当然,在这里免不了有敞开心扉时的畅聊,也会有触动心弦后的相拥而泣,心与心的交流从不拘泥于形式。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读书会则是半开放式的修行道场,每个人在这里分享、倾诉、倾听、感悟,来寻求一份喧嚣闹市中的心灵净化。
或者,更多的是自我开导,自我救赎。
往浅了讲,他就是老友见面。聚在一起吃顿饭,坐下来谈谈心,说说你的顺心和不如意,聊聊我的困惑和收获。然后一起,从书中感悟人生。
静思,青山无争,福田用心耕。
后记:
对于读书会的推文到底该怎么写?此前我也关于上搜索过,总结下来大概几种,第一是,邀请几位名人名士,,朗读某篇文章并分享自己的感受;还有一种是作者自己,就一本书来说,某一章节的一篇两篇三篇一般是三天左右会把文字内容记录下来,并且附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接。
我想前两种应该是我达不到的,因为我们读书会,我觉得像是一场渡劫,是在渡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许你的发音不标准,也许我说的太普通又太繁琐,我分享的太普通又太繁琐,我们不能作为一个标杆,或者是一个知识点去传播出去。
再或者是一个纯粹的是一个记录,今天第一环节是什么关系?用餐,然后问,学习手语,读书读的什么书谁嗯,读的哪一段他的分享感受是什么?最后是怎么总结的?大概时长多少人?这其实更像一个会议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