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韩非秋意浓

再读韩非秋意浓

作者: 左民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21:55 被阅读16次

  因为解读老子,翻到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把《诸子集成》中的“韩非子集解”随手翻过。

  老子被奉为“帝王学”,现在看来,略得其形,而在内容上,并不太侧重于帝王的应用,最起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篇章,说得太过简略,不谈国防,作为帝王来说,似乎是很危险的。或言之,此帝王即为“人”之自主,自证,自成的“内王”也。我倾向于这种说法。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王”,“虽小,天下莫能臣”,虽然,我们喜欢“奴”。如果说老子真想写一部“帝王”学,那么,他应该有相当的个人经历,身份,和创作动机,据我看来,他还不一定看得上这个。

  顺便说一下,有人认为老子“反战”,这是有道理的。“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等等。但是,一般解释多是从道德层面上说。则觉浅略了点。关键在于对“道”的解释。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对这暴力的应用不存在任何逻辑限制”,战争因为充满了偶然性,就不可能依靠逻辑建立起来,因此,战争非道。

  韩非子从中引申出狭义的“帝王”学,并佐以事例,可以成为一家教案。

  三十多年前,我在一个乡里干活,读过那时为“儒法斗争”而选编的韩非子选。今日再读,感慨良多。以三十年阅历见闻,似乎可以读懂此书。书到能懂时,又没有什么用了,这也是一件比较可悲的事。许多书,年轻时就能读懂,许多道理,要年轻时就明白,该多么好啊。“一遍读罢头飞雪”,再读韩非秋意浓。但是,仍然觉得很值,“朝闻道夕可以死矣”,春秋一场大梦,明白了,不很好吗?

  由此又翻翻到书中其它诸子,突然觉得亲切起来。就是百家争鸣的年代,很可能是没有什么“儒法斗争”的,没有斗争,只是竞争,甚至连竞争也没有,一个世界,各自表述。表达得好的,就被上级领导录用,成为国家学说,表达得不好的(当然,也只是上级领导认为的而已,这点,古今同),就继续修炼,不断提高,或者在民间层面上流布,然后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各家各派的学说形成中,应该有不少的学术交流,互访,互动,考虑到当时学术还不太腐败,可能玩阴的就不多。而且,如前面所说,竞争胜利者固然赢得盆满钵满,失败的也自有一片月白风清的江湖,在这种背景下,也就可能产生一个学术的繁荣时代。当然,搞理论也好,搞学术也好,一旦想从中获得利益,危险就总是存在的。危险永远站和利益在一起。要享清谈之福,就要与利益保持距离。政治中能产生最大的利益,因此有着最大的危险。有时离权力中心太近,失败往往没有退路,所以月白风清的江湖只为心有江湖者存在。这方面,韩非子还得继续修炼,可惜我说晚了。

  《诸子集成》北京燕山出版社。全五册,定价400元,4折。

  2009年中秋

相关文章

  • 再读韩非秋意浓

    因为解读老子,翻到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把《诸子集成》中的“韩非子集解”随手翻过。 老子被奉为“帝王学”,现...

  • 再读《远见》

    再读《远见》这本书,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远见”二字: 远见的意思: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出自:《韩非子·...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二)

    假期后到再上班的半个多月时间,一直都没有再读书,没有做笔记,我万分惭愧,今天终于静心读十五章《韩非和法家》...

  • 秋意浓,愿珍重!

    秋意浓 唧唧鸣秋虫 秋意浓 桂花秋月中 秋意浓 鸿雁南飞去 秋意浓 枫若春花红 秋意浓 白露已成霜 秋意浓 叶落舞...

  • 秋意浓

    秋意浓,秋意浓, 秋风落叶别离中。 秋意浓,秋意浓, 离人心上意万重。

  • 秋意浓 枫叶无端玉腮红 秋意浓 流水葬花向江东 秋意浓 蛰鸣无意相思弄 秋意浓 千秋散尽意无踪 吟罢秋意浓 空嗟叹...

  • 秋意浓

    秋意浓,秋意浓, 紫红葡萄最喜人。 摘下一颗送入口, 含在嘴里甜在心。 秋意浓,秋意浓, 月朗星稀风儿轻。 花朵随...

  • 秋意浓

    秋意浓,秋意浓,风吹落叶黄, 石榴嫣红,柿子黄,十里桂花香。 秋意浓,秋意浓,庄田换新装, 秋雨敲窗,秋风抚巷,催...

  • 浅谈秦朝灭亡与墨家消亡的联系

    驱逐法家,重用墨家 韩非为救韩国出使秦国,秦始皇用李斯的计谋留下韩非,韩非死于云阳。韩非可以说是当时法家最具...

  • 古代文学8:韩非子和他的时代!

    韩非就叫韩非,不叫韩非子,就像孔子原名孔丘,子为尊称。 韩非其人结巴口吃,因此口不能辩,虽有韬略,只能隐于心中,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韩非秋意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ea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