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把“赶时间”挂在嘴边,即便嘴上不讲,“赶时间”的观念也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我的血液,支配着我的行为方式,性子急,做事争分夺秒,这些都是我日常的样子,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傲。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可笑。于是,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这样一直在赶时间,到底要赶去哪里。你会发现,不管你如何挤压时间,事情永远一件赶着一件,你以为能通过赶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永远还是会被别的事情填满。而赶时间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完成更多的事情,否则你顶多就是一个高效人肉机器而已,最终我们被一件件事情赶到了生命的重点。
而生命的感悟大多来自于闲暇,在忙碌的时候我们很难关注到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大脑高度集中于处理那些世俗的任务,很难同时做到倾听自己的心声。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我们才能关注到自己的心。虽然我很早就觉知到自我的问题,但是我依然紧凑地安排着时间,完成这那些不得不完成的以及自己布置给自己的任务。
赶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的,比如工作任务,设定了deadline。另外一种是主动,自己停不下来。我们能够自我决定的事情很少,而社会也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限制着我们的行动。唯有时间的使用我们还能把控,为什么还要这么急切地想要把它用完呢?
我意识到我的问题在于潜意识里把事情的重要性分成了三六九等,把时间的留白视为了浪费。我又再次问了自己这个问题,这么赶时间我到底要去哪里?生命的终点吗?这么想来,我突然觉得自己以往的行为如此地可笑。尽可能地压缩休息及休闲的时间,这是主动而为之,那么不管换到哪个岗位,我都是一个忙碌的人。
为什么要预设生命的目的地,其实生命并没有所谓的终点。要说终点那么死亡就是终点,没有一个人会将此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吧。生命的意义应该在于对当下感受的体验,张弛有度,从容不迫,流逝过的每一寸光阴都有温度,这里我理解的生活应该有的样子。所以,不要预设目的,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书中的感受是别人的,而脚下走过的路却是自己的唯一而独特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