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们看起来像大人,”她继续说,“但那只是一种幻象,就像时间雕塑出来的泥偶。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在内心深处,他们永远都只是孩子。他们心里都渴望能够像童年时代一样蹦蹦跳跳,自由自在,然而,他们泥偶般的身体太重了,跳不动了。这个世界在他们身上套上了太多无形的枷锁,然而,内心深处,他们渴望能够丢掉手上的手表,脱掉领带,脱掉礼拜日穿的皮鞋,解开身上衣服的束缚,赤裸裸地跳进游泳池。就算只是一天也好。内心深处,他们都渴望自由,渴望家里永远有爸妈会照顾他们,无条件地爱他们。就算是那些最残忍恶毒的人,内心深处也都只是个小男孩。他们的种种凶狠行径,其实都只是把自己缩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自己受伤害。”说着,她把考卷推开,两手摆在桌面上,“我亲眼看过太多男孩长大,变成大人,所以,科里,有一件事我希望你一定要做到。你一定要‘记得’。”
所以爷爷那仿佛抹了毒的嘴、不负责任的行为、毫不顾忌他人、任意妄为……都是因为摆脱了时间的“塑造”吗?
童年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孩子拥有超凡的想象力;没有负担,不必承担一些社会附加的责任……所以童年让人怀念。但人终归有一个底色,“善良”、“自私”、“恶意”不是年龄的附属品。“童心”不是作恶的借口。
少年也渴望长大,因为他们还想拥有更多的自由,不被成人约束。但长大也意味着更多的约束。与“得到”并肩而来的,就是“失去”。
长大好?还是不长大好?其实没有选择,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样子(那么,这个“样子”是社会“强行”赋予,还是自然规律?或者,两者都有?),接受自然规律,承担相应责任,不影响保有童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