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这本佳作,缘于要做有关树主题的活动。本想着科普主题,不需要这类文艺范的作品。却因喜欢上封面画作,不由自主地把它带回家,作为讲座主题的配套展示书使用。
整理还书清单时,又再次被封面油画中的光影迷住,忍不住打开来,重复读了多遍,赞叹画者的绘画技巧。就在这一遍遍翻阅画稿的过程中,突然好象解读出了作者用诗画交织出的深意,于是感叹:差点错过!
将封面与封底摊平,能看到这是一整幅画。绘本的封面、封底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一体的,这在绘本创作里常见,并不为奇。可细看之下,书脊连接前后拼出的树干将画作一分为二,封面部分阳光余晖映射在大树靠近泥土的部分,光晕也同时将林间鹿🦌团团围起,暖意尤生。而封底部分却是夜霭中星辉斑驳,看不见的月把银色抹在了大树同样高度的另一面,远景的森林在雾气中或隐或现,神秘感顿生。这象是一幅画,又不太象。画家用光影的魅力,借巨杉为景,通过油画,不仅把时间的流动呈现出来,也如文法大家般,只是一个封页就埋下整本书的主题。这个主题就这样摆在读者面前,静静的等着你来发现。让我不由想起光影大师伦勃朗。也许这颗树也见证过那个时代。
再看前后环衬,褐色的铅笔线条里留白处,光又来了。前环衬射向的是巨杉幼苗时期的那片森林,后环衬则洒在数千年后的成年巨杉时期。一前一后,两张同底色,同位置的画作,再一次把千年时光说与读者。即象是作者在说,又象是巨杉在说。
只这三张画,就让我顿觉值回票价。一个高超的故事大师,正用图像把数千年的沧海桑田,风移物换绘制到书中,你是否准备好和他一起跨越千年了吗?更不用提书中文字富含诗意,用巨杉作为故事讲述人,一点点,不紧不慢地从晨曦到日落再回到旭日东升;从空中俯瞰到地面游走又埋进泥中;春来秋去,四季轮回后,记载下的时光都融进了树干的年轮圆环里了。
直至结尾,用仰望视角留下的夜空下杉树的身影,衬着天边划过的流星,再次让书动了起来。在这份灵动中结束了作者的故事。可紧接着巨杉的科普页面,将读者从时间隧道拉回现实,这是再看科普,好像也多了几分可爱。
这集画意、诗韵和科学理性之美为一体的作品,给出5星好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