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普遍的一个状态就是焦虑,对自己工作前途的焦虑,对孩子的焦虑,对丈夫忠诚的焦虑。今天我们讲讲对孩子的焦虑。
我在和上早教家长沟通的时候,经常发现家长给孩子报了不下五种早教班兴趣班,三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奔赴在各个兴趣班之间了。销售普遍抓住了家长的焦虑感,让家长觉得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课堂上专注力确实需要得到提升,精细动作也不行,创造力也需要得到发展。
看见乐高觉得能锻炼想象力创造力,就果断报了;听说芝麻街能提高英语口语,英语口语是刚需啊,就麻溜的报了;又遇见了跆拳道啊,舞蹈啊,主持人啊,走模特啊,有钱的家长豪爽的报报报,没钱的家长勒紧裤腰带能报几个报几个。
这就是社会的焦虑。

适度焦虑本是件好事,说明父母对孩子上心,爱孩子。过度的焦虑却是一种对孩子的绑架,像一根鞭子不断在孩子后面追赶,而无暇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那才是孩子们童年的乐趣。
我在上早教课的时候发现,父母花了几万块来上早教,却顾自己玩手机。孩子课上不听话,不是一顿吼就是一顿打。有些是完全交给保姆带,每天就是保姆带着穿梭在各个兴趣机构之间。父母的陪伴,童真,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却被父母漠视。

其实0-6岁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亲子的陪伴,是自由自在的玩耍,是对思维的扩展和对习惯的培养。家长着眼于太多公利性的掌握,要求掌握技能,要求成绩优良,却没有人在意小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需要的在家长眼里是无用的,需要丢弃的。
如果家长能静下心来,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感受一次搭积木的快乐,体验一回去大自然观察小动物的愉悦,这些心的流动,亲子的关系是不是比花好几万块钱上兴趣班更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