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了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想想
今年春节至今,我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坦言我发现了一个社会广泛存在的但或被遗漏掉了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工具是什么?这个发现以至于我也很努力自我深刻反省自问,我的这个判断是不是这样,或者说是不是自己孤陋寡闻所导致。在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所先申明自己绝对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我只是把自己的疑问和怀疑,把自己的心迹袒露出来,然后让大家一同去讨论罢了。因此我把我的观点先抛给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有三大工具:思想、智慧、技艺,这个说法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那么智慧这个工具到底有那些特性?
这是源于4月15日我一次偶然的时候在一个群内和一些朋友散吹时聊到的一个话题,其详细对话如下:
意见方:
为什么君主制是一种坏制度,却统治了数千年?是想说明下面三个重要观点:
第一,和电脑操作系统类似,一个政治系统的关键优势是它的可扩展性。一个性能更优良但缺少可扩展性的政治系统,可能会输。而一个性能不那么优良却具有可扩展性的政治系统,可能会赢。
第二,任何政治系统都不完美,它需要不断地打补丁和升级。但是,打补丁和升级的做法也是有限度的,到头来,它也许还是需要一次系统的大换代,才能解决问题。在政治上,这就是政治转型时刻的到来。
第三,政治学不是用今天的观念来评判昨天的历史。政治学的专业视角,是解释各种政治事物生成演化背后的逻辑。你学了政治学这门课,就应该能摆脱简单的是非对错的思维方式。
我的回应:@方鹏 晴耕雨读 知行合一 君主制你把他上下五千年分成上下2500年,上2500年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大致就算公元0000年前为孕育期,之后每一百年一个世纪为一岁为成长期,也就是从历史的长河看他(人类自今)就是25岁的样子。期间所发生的朝廷更迭不外乎就是生病治愈的过程,这样子,你就发现世界很简单了,历史的过程用现在所谓的经济政治学是没有办法看懂的,只有用生物学的演进或者说进化论去看,比较接近。
人类有三大工具:中国人用了思想这个政治工具在天空,西方用了技艺这个工具在人间,而我用的是古人的智慧这个工具,也就是体系,合二为一,这个世界观就是古代的道,道统,太极。属于黑洞。我只是做了一个类比而已。
意见方认为:@童心 进化论或者物理学,是大尺度历史观。而一些附和着说我的这个逻辑是对的,虽然有调侃抑郁的味道,不过,他没有更多的反驳。
后来我又对这个同样的问题从另外一个侧面咨询了一个哲学专家,我的问题很简单:比如通常说人生的三大工具是思想,金钱,权力;企业的三大工具是企业文化,产品品牌,货币资本;那么,社会的三大工具是什么?他的回答更简单:你可以再提出几个人类工具,我也再想想!
不过,我依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满意的结果。
再次亮出问题:人类社会有三大工具-思想、智慧、技艺,这个说法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那么智慧这个工具到底有那些特性?
不过我找到了一篇与此类观点类似的文章,提供大家参阅。不过相去还是很远。
参考资料: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工具
人类的语言与直立行走和使用经过加工的棍棒、石头等工具共同成为人与动物分离的三大基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加强着人们相互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语言交流使人类有了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描述和内心情感的外显表达, 语言的应用促进着人类发生理器官和大脑的发育与发展. 人类语言与事物概念的形成使人们的习惯成为风俗, 从而使群体开始走向社会的雏形. 故此,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
除此之外, 语言还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形成的条件首先应该是在群体通过使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 形成约定俗成的声音与事物的配对表达形式的共识, 即用声音与事物的一一对应地进行交流. 根据生物学家的许多研究证明,灵长类动物是与人最接近的动物, 其中的黑猩猩群体内部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入侵者, 以便让大伙作出抵御还是拆退的统一行动. 但是, 到目前为止,黑猩猩群体中由这类声音与事物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于表述仍然很少, 可能是由于受到发声系统和大脑功能发育的限制, 黑猩猩没有成为人. 而人类在生活活动中表示声音与事物一一对应关系的信息一直在不断地增加, 并且为了表达更为细致的对应关系, 会出现音与物、音与事的分类. 这些分类促进了双音节的形成与发展. 双音节更能多样地表达事物和传达情意的信息, 双音节使词和句的出现成为可能. 中国文字的形成是语言传情达意发展的最好证明.
大家知道, 文字是从语言发展而成的. 在汉语言文字形成初期,字是以一音一义一字的基本形式存在, 然后由字组成词, 再由词组合成词组和句子, 从而可以表态事为完整的意思. 如果语言不进行分类, 字将无需分类, 字不进行分类将无偏旁部首, 如果文字系统中没有偏旁部首, 今天的中国文字就不是你现在看见的这个样子. 那么, 我国文字的发展有两种可能: 要么, 我们还生活在5千年前的文字发育初期; 要么, 不用方块字, 改用拼音文字. 今天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用四四方方的语言文字建造起来的, 五千年的文明证明了北京人(燧人氏)的后代的语言能力是多么的了不起.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工具. 人类语言的形成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基因突变. 科学家通过对大量基因组的研究发现, 基因掌握着蛋白质形成的“密码”,而蛋白质是生物体中一切运动的杠杆和传动装置。“语言基因”上的变异明显改变了相关蛋白质的形态,因此,某种程度上使得变异基因赋予人类祖先更高水平的控制嘴和喉咙肌肉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出更丰富、更多变的声音,为语言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言基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与语言有关的基因,研究人员现在还不知道其他基因在语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不清楚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还有很多的语言基因有待探索。类似“语言基因”这样与人类语言能力相关的基因,可能还有10至1000个之多,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遗传学家着手追溯“语言基因”的进化历史。他们测定了一些灵长类诸如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猕猴及小鼠的“FOXP2”基因,并与人类“FOXP2”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他们发现,人类与小鼠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以前,从那时到现在,“FOXP2”基因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只产生了3处变化。其中2处变化发生在约600万年前人类支系与黑猩猩分离以后。
“FOXP2”的基因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而该基因的变异使人类能够区别于黑猩猩,黑猩猩这个人类的远亲就只能掌握较少的语言了。科学家发现,“语言基因”关键片段上共有715个分子。其中,老鼠只有3个分子,黑猩猩只有2个。别小看这极其微小的差别,它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变异正好发生在20万年前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候,此后,现代人就取代了原始祖先,并排挤掉其他原始的竞争对手,主宰了地球。(参见《人与猿分开真相:基因突变?》)
考古发现, 人类的进化过程大致经历了: 南方古猿(300—100万年前);直立人(100—20万年前);出现古代智人(20—10万年前); 现代智人(10—1万年前); 现代人(1万年以后)的几个过程. (参见《人类的起源进化表》)
根据《中国历史400万年简介表 》的记载: “ 在中国距今越400万年前 蝴蝶腊玛古猿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距今越200万年前巫山人已在川东生息; 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打制石器问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已经能够保存火种,并用火烧烤食物,手脚分工明确,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可见人类从猿分离出来的过程,经历了几百万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随着群体日常生活的丰富, 内部中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日益丰富和频繁, 使用的信息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 质量上也需要不断的提高. 从而促进了人类发声系统、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头颅和大脑的同步进化, 使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这与20万年前的基因突变产生“语言基因”正好吻合. 没有如此漫长时间的遗传基因变化累积, 要产生象“语言基因”这类的变异的可能性是不太大的.
下面我们可以看看语言与人类习俗发展的关系. 人和动物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两者都可以在生活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习性, 比如说:有些鸟吃虫子, 它们有捉虫的本领; 有些鸟吃鱼, 它们有从水里抓住鱼的本事. 有种熊也有抓鱼吃的本事, 它们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抓到大量的鱼. 它们养成了到时候就去那里饱餐一顿鱼的习性, 这是一种通过学习开发获得的物种特性. 不是这种熊(如山区地里生长的熊)少有鱼吃, 就可能有这种习性. 我们还应该看到, 有这种习性基因的熊, 如果不学习抓鱼, 那么在它身上就不会表现出这种习性, 只有它学会抓鱼, 而且到时候就到有鱼的地方去抓鱼吃, 它的身上才有抓鱼的习性. 人也会抓鱼, 但是, 抓鱼时不是用嘴或直接用手, 面是用制作过的树枝作为标枪捕鱼. 当直立人的手足分工后, 手从行走的肢体变成为可以操作做事的工具, 这可以用手做更多的尝试, 做更多的事情. 于是, 他们的生活内容和范围都开始变化, 相互交流的信息约定在表达中得到增加. 长者的行为得到后代的效仿, 后代的行为得到长者的指导. 因为他们有了最原始的以音表意的方式, 尽管他们的以音表意的方式还不是最初的语言, 但是他们可以对行为作出判断和调整, 他们开始有限思维. 随着他们音表意的约定越来越多, 他们的思维的内容越来丰富和范围越来越大, 大脑的功能也越来越强, 就可能形成音与意组合的固定形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概念.一个声音、一意思、一概念的组合就显示出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思和不同的概念, 这就是最早的言. 甲骨文中的言字为 , 用舌字上加一横来表示言从舌上发出的. 是说话的意思. 当群体中可以用说话来传情达意、 交流信息时, 群体中就会有更为牢固的信任和相互的依存关系, 于是, 便有了共同的需求和行为的习惯. 顺着这条道往前走, 习惯成自然, 众多的生活习惯就可是形成为群体的风俗. 就是大家都必须遵照执行的行为范式. 习俗一旦形成, 它代表的是群体的共同意愿, 是大家生活的基本方式和活动规程, 是一辈教会一辈. 一代传给一代的生存经验. 从而便会构成发声系统、听觉系统、头颅、大脑共同进化与语言、思维和行为在神经系统的统一调整控制下共同形成和发展的风俗(具体结构如图一《语言的进化因素关系图》所示), 并构成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所以说: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第一工具”, 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