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会有这么个念头冒出来,写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写作?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这些疑问的产生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去专注的思考,我觉得这是人性中的某些意识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导致了这个念头的出现。开始有这个念头,我就在想,这个念头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不能给这个念头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它会在某个地方生根发芽,它会像个捣蛋鬼,时不时的冒出来给自己捣乱。它每一次跳出来,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就会消耗自己的心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的时间不会太长,常常会被各种情况干扰。
做为一个业余的写作爱好者,是不可能有大块的时间来进行创作,平时还有自己的工作,回家还有家务。这些琐事都会消耗人的精力,有时候真的觉得时间不够用,会生出拎不轻主次的感觉。回看一下写作的经历,从加入007不写就出局,到今天已经是五百多天,完成作业七十八篇,在简书上完成文章二百多篇,这其中有不少是为了完成日更而写的。
有时候我还会反思,日更对我写文章技能的提高有没有帮助。经常会想人的大脑还真有意思,一些念头会时不时的蹦出来,让人不能集中精力去做事。由此我想到,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很大一部分是他们能够长时间的保持一种专注,专注于去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
有时候会问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在还没有开始写作之前,我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以前喜欢唱歌,觉得唱歌挺美的,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上,受到多少人的注目,一旦成名,或被星探发现,可能也会弄个几栖名星。如果真有那一天,就会不再受金钱的困惑,想去那儿去哪儿了。
现在看一下那时候的想法多么的天真幼稚,可是那时却没有这么想,并且还为此下过一番功夫。最后的结果是无疾而终,学习了经济学,知道那些付出后又放弃的事情被称之为沉没成本。每次回首往事,都会引以为戒,做什么事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去完成,从失败中收获一些经验,也算是一种补偿。
从开始在简书上练习写作以来,我的生活开始变得简单而有规律,初时写作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当真正开始写的时候,会有各种的不适应。就目前的情况,这种不适应已经渡过,这得益于坚持日更。在写作的时候,常会有心里有着千万句,不知从何处下笔。就像手捧一团麻线,不知道那里是头,于是经常会叹息,自己的逻辑性怎么这么差。在感叹之余,就去寻找破解之法。
从粗糙到精细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自己的急躁与不自信,常常是缘于期望过高。这样的期望需要有时间的支持,再好的钢,不经过淬炼,也只能是普通的铁。写作可以让我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去思考人生,思考家庭,思考工作,思考孩子的教育,当没有头绪时,就从书中去寻找。
阅读与学习正逐渐占据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学会聆听,可以让自己少一些与别人辩论的时间。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常常会发出感叹,生命如此短暂,时间怎能白白浪费。可是处于现代社会网络中,又不能过得太封闭,在各种矛盾思维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来完成个人成长路上的前行。
明明知道浪费时间不好,可是在陪伴亲人时,就不能用这个思维来衡量,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剧,会让人生更多遗憾。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心里面有很多的想法,这是一个心灵对话的过程。通过文字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剖析出人性中的劣性,进而去完善那些存在于自身的毛病。
写作就像是春雨绵绵一样,成长也是在润物无声中产生,每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用写作的方式把导致不好的原因写出来。当把这些原因写出来后,再念出来,用最坏的想法去想它时,却发现已经不愿意再这么想这些事了。不是我变得更大度了,而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
有些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脾气变坏了,为什么脾气会变坏了呢?这与写作有关,现在写一篇文章很少是一气呵成的,至少会被打断三次,多了可能会被打断七八次。大家都知道,写文章的时候,思绪一旦被打断,写出来的文章衔接性就会差一些。就像今天的这一篇文章,到现在已经被打断了六次。一被打乱,再重新坐下来整理思绪,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不像开始那样具有连贯性。
在这两年的写作过程中,这些不断被打断的情况对于我来说决对是一个考验,幸运的是,我一路坚持到了下来,也习惯了这种分段式思考的写作方式。这样对于以后写长篇文章还是有帮助的,只所以是觉得脾气变得坏了,是开始还没有适应,总想着能不间断的把文章写完。事实情况是不会如自己所想,所以也就不必为写作时被打断而懊恼,应该认识到,经过长时间的适应,已经能够适应这样的节奏。
条件总是被创造出来的,通过写作已经养成读书的习惯,学习与思考正在改变着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对于我来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正在成为过去时,用写作来点亮人生之路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今天的笨拙与蹒跚而苦恼,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回看今天,不会觉得虚度光阴而懊悔。每天写出来的一篇作品都是与时间的对话,这些作品见证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