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715《南京史话下》P36——P49七彩丹霞一心向金—

20180715《南京史话下》P36——P49七彩丹霞一心向金—

作者: 泡沫cm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21:01 被阅读0次

主题:南京史话

大纲:1:钟山学院

        2:图书馆

        3:报刊

        4:体育

内容:从中山书院到三江师范学堂

感想:

    本章节开头第一段介绍了书院的教育制度,蒋赞初先生介绍道:书院与官府办的国学、府学、县学不同,他是私人讲学之所,其突出特点是学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教师个别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强调论辩发难,倡导比较自由的研究学问。南京作为江南重镇,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之一,所办学院不仅数量多,而且颇有影响作者着重介绍了中山书院。章节题目定为从中山书院到三江师范学堂,其实是介绍中山书院背后所代表的科学教育制度,到三江师范学堂背后所代表的教学制度。作者非常详细的介绍了清代教育制度当中学习单位:书院、官学、私学以及在资本主义发展下产生的南京两座著名学校,在西方宗教势力下的教会学校,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三江师范学堂开始创办。并且作者还介绍到,在当时改革教育体制的大年代背景下,还兴办了了图书馆、报刊、体育。

    一:在办院规模,存在时间和社会影响当中最具重要性和代表性——中山书院。

    在中国封建社会,自北宋至清代,曾盛行一种被称为书院的教育制度。书院制度在培育人才,著书立说,整理史籍,传播文化知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南京作为江南重镇,经济文化中心发达的城市之一,所办书院,不仅数量多,而且颇有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钟山书院。中山书院于1724年由当时的两江总督查粥纳创建,雍正皇帝曾亲书“敦崇实学”的匾额赐给该院。几年后,书院被指定为江苏省属书院,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书院一度被废。188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在旧址重建,书院庭房基本恢复从前规模。钟山书院从一开始创建,就在全省范围内招收生徒。书院的规约是:先励志,后立品,勤学业,通史学,论古文源流,论诗赋派别,论制义得失,戒抄袭倩代,戒矜夸忌毁。这反映了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学内容。开头两句就提到了中国的古话:先成人,后成才。

    二:官学和私学。官学是清政府直接开办的学校,京师设国子监,地方设府、州、县学。官学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有权势的官家子弟,教育内容主要是尊孔读经,培养目标是造就村王明文的官吏。私学是指私人办的学校,它大体有三种形式,叫馆和坐馆、私塾或家塾、义学或义塾。思学学制大致分为启蒙、读经、准备科举应试三个阶段。无论是书院还是官学和私学,最后的目的都是科举,科举是隋代以后,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至清朝时,其实已经十分腐败,无法适应国内外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就首先提出,改革社会、改革旧教育、效法“西学”的主张。

    三:“洋务派”学校。随着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侵略中国,和已经萌发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渐发展,产生了洋务派。在各地开设了一些中国最早的专业技术学校和军事学校,其中设在南京的就有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这两座著名学校。江南水师学堂创办于1890年,这是一所海军专科学校。零辐射鱼雷专科一班,定额十名,学堂教员大多为英国人。课程有机械、天文、航海等,每年夏秋两季在草鞋峡江面,举行攻防演习。1911年10月,水师学堂因经费没有着落而停办,学堂先后办了七期,共培养毕业学生200多名,辛亥革命后,原水师学堂校址,曾作为民国海军部海军司令部的办公地。江南陆师学堂于1896年,由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创设学堂,从德国聘请数位将领,分别执教炮兵,步兵,造堡垒等课程。陆师学堂共办了四期,在第二期附设了矿路学堂,两江总督刘坤一听说青龙山的煤矿有开采前途,便想训练一批开矿技师,于是附设了矿路学堂。课程以矿物为主,铁路为副。洋务教育在促进封建传统教育的改革,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开通风气的作用,它和封建传统教育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四:教会学校。所有教会学校一概要求学生入学后必须首先接受宗教的熏陶,使他们成为教会的忠实信徒,并接受传教士的训练,已成为中国籍的传教,客观上对传播西学冲击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当然教会学校客观上对传播西学,冲击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

    五:戊戌变法激励中国教育。在全国变法维新运动的激励和推动下,南京的一些维新派人物和有识之士也纷纷起来办学堂,建学校。南京回族富商蒋长洛与曹家鳞合资办了钟英学堂,其名蕴涵着“钟山英俊,莘莘学子”之意。变法维新失败后,清政府在各地通缉,追捕维新分子。蒋长洛安全着想,将学堂迁至户部街蒋氏私邸。同时为避官府耳目,还将学堂改名为种因书屋。南京最早的中等专业学校储才学堂,就是在原来金陵同文馆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学堂开有英法德日四国外语专业学生分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四科学习。三江师范学堂开始创办时写暂借江宁府署过渡,同时在北极阁前明朝国学遗址建筑校舍。学堂对师资力量比较重视,除选派了有相当经验和学识的中国教习50名,又从日本引进了高等师范教师11名,同时为了规划学堂建设,张之洞还派人专赴日本考察学习。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这是南京地区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学堂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教育学、理化学、手工、图画、体操等。另外还开设有法制、理财、农业、英文等随意科。学制分四种:即一年毕业的最速成科,两年毕业的速成科,三年毕业的本科和四年毕业的高等师范本科。学堂的宗旨是主要为中小学堂培养各类教员。

    六:图书馆。随着办学风气大开,近代图书馆已应运而生。在清朝及其以前,各朝代大多为私人藏书,南京明代状元焦竑住宅即有私人藏书楼一座。清代南京出现江南地区著名的藏书楼——津逮楼。津逮楼建于1832年,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该楼最兴盛时藏书10万册以上。国学图书馆是由两江总督端方提议创办的,南京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端方认为图书馆能“开益神智,增进文明”。正式开放时,当时的江南图书馆是仅次于湖南湖北两省之后,全国开办的第三个公共图书馆。后来国学图书馆与原国立中央图书馆合并,成为新的南京图书馆。

    七:报刊。随着南京办学之风的兴起,作为近代文明显著标志之一的报纸,也在南京开始创办。南洋官报刊,这是南京地区第一张近代报纸,由南洋通商大臣和两江总督衙门创办,南洋官报局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地区官办的和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发展起来。

    八:体育。中国旧学中的体育,不过是学些骑马射箭、四枪、使棍之类,而欧美近代体育项目如球类、田径、体操和游泳等,首先通过基督教青年会,教会学校和留学生等渠道逐步传入南京籍,而中国人自己办的学校也纷纷效仿,这样近代体育运动便在南京开始发展起来之后,体育比赛竞技活动也应运而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715《南京史话下》P36——P49七彩丹霞一心向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cm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