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约3200字,阅读用时约9分钟。

通常,我们理解的暴力,往往是指使用了武力或者人身攻击,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语言暴力的一员。
当我们面对下属搞砸了事情:你怎么回事?还想不想干了?不想干趁早滚!
当我们面对爱人这样那样的要求时:你烦不烦啊?我在忙没看到吗?!
当我们面对父母殷切的关怀时: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别啰嗦了!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不许这样了!再这样下次不带你出来了!
甚至当我们在网络上面对热点事件,在没有弄清来龙去脉,仅听媒体的一面之词时,发泄出如潮水般的语言暴力。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当我们充当这些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在使用另外一种“暴力”。
一、非暴力沟通的本质
很多人都说,现在这个时代是个浮躁的时代,是个暴戾的时代。我们以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却经常做出了不理性的行为。有时我们会事后感到懊悔,但更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以及带来的后果。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建议我们,“我们不要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同时,不仅仅在于表达,也在于倾听他人的需求--我们需要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
在我看来,非暴力沟通的本质就是要清晰地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需求”。之所以我们一直在使用“暴力的语言”,就在于我们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不清楚对方想要什么,所以下意识地就是指责、谩骂、惩罚。
二、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留意发生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不作任何评判;
2.表达内心的感受,诸如害怕、不开心、委屈、气愤等等;
3.找到情绪的来源--为什么会让我产生这样的情绪;
4.提出具体的请求,你希望对方怎么做。
当然,建立在这四要素之上的关键是:诚实。我们必须诚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同样,这四要素也适用于我们去倾听他人,比如他人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希望我们如何改变等等。
此外,非暴力沟通尽管是一种沟通方式,但并不限于语言,你同样可以通过言行举止来观察他人。比如,男朋友或女朋友生气了,也许他/她此刻一句话都不说,但是你应该用心去体会这种情绪的产生和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四要素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公式,具体应当根据每个人和环境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我们也需要善于倾听
当我们学会如何去从自身的角度来运用非暴力沟通,也就是观察、感受、表达、请求后,我们也应当站在别人的角度,来体会他们的实际需求,也就是--倾听。
关于倾听,我们一直有个误区:我们总是习惯去安慰别人,或者给别人提供好的建议。当然,我们这样的举动往往是出于好意,希望给别人排忧解难,但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如果诉说的是我们,也是一样),当没有完全表达清楚,甚至你都不了解状况的情况下就“随便”给出所谓的“好的建议”,对对方来说就是一种敷衍。
反思一下我自身,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不好,我总是急于打断别人,以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去给别人提所谓“好的建议”,但实际上我总是出于没有了解清楚状况的地步,不仅经常打断节奏,而且没有抓住重点,给别人的感觉也会不舒服,这不是一种“好的反馈”。
用作者的话来说,作为倾听者,我们应当“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条件”。我们不是要去理解、同情对方,而仅仅是让对方充分去表达一种感受和需求。
对照我们表达的四要素,我们也应当密切关注对方的四要素。当然,很多实际情况中,并非那么“死板”。比如,我们不一定能够从别人的话中听出“别人的观察”。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适当在沟通过程中提出询问,给予自己的反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语气。
也许我们会觉得,这岂不也是另外一种打断吗?不是要求我们全心全意地倾听吗?
作者认为,打断别人比假装在听,更符合对方的愿望。
我的理解是,正因为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倾听,才要在不懂,或者可能让自己产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询问(反馈),确保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对方的处境,也能够让对方充分表达出他的现状。这种询问并不是直接给出建议、安慰,而只是为了让非暴力沟通更加顺畅。
此外,当别人保持沉默或者沉默过程中比较沉闷时,也应该考虑主动表达诉求,尝试主动沟通,而不是一味地等待。
总之,倾听能够帮助别人治愈心灵。同样,我认为,倾听也有助于自己在心灵上得到升华。
四、好好倾听自己
前面已经提到了当我们面对他人时,应当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但是当我们面对自己的行为呢?其实我们也往往出于“如同对待他人”一样的心态,下意识就容易陷入自责(指责)之中。
当玩游戏浪费了许多时间,我们会自责,觉得自己虚度光阴;当吃了很多美食,我们会自责,在发胖的路上越走越远;当我们对亲人不耐烦、大呼小叫后,我们会自责,觉得自己不该那样做,等等。
问题是,等到我们下一次,我们依然会继续沉浸在玩游戏、无止尽地吃美食、对亲人不耐烦,然后继续陷入深深地自责中,循环往复。
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的关键在于,要转变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应当出于爱护自己的目的,而不是自责,让自己产生愧疚、羞愧的心理。这样的心态并不利于我们成长。
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其实非暴力沟通的根本就在于--了解内在的需求,倾听内心的声音。
当我们专注与尚未得到的满足时,我们就会考虑如何去满足它,而不是一味地苛责。我们应当对自己是出于尊重和爱护的心态,而不是内疚、懊悔。在自我宽恕上,我们首先要试图理解过去的行为,问自己:做那件事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我们应当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可能不够理想,但也是为了实现当时内心的渴望。要包容自己,一方面是包容对过去某种行为产生懊悔心态的自己,一方面是包容采取了过去那种行为的自己。
记住,让爱来主导我们成长,而不是责备。
五、冷静地面对愤怒
当我们想要表达愤怒的时候,也不妨可以试试非暴力沟通,虽然这确实很难。因为当我们愤怒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去谩骂、甚至采取暴力行为,想要冷静下来太难了。
非暴力沟通并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而是通过深入地了解愤怒,来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
通常,我们都以为是别人的行为导致了自己的愤怒,实际上,有一个ABC情感模型理论,
A(别人的行为)→B(想法)→C(我们的行为/情绪)。但我们一般都认为是A直接导致了C。
因此,当我们愤怒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立马去“怪别人”(尽管这很难),而是先察觉自己内心的感受。
举个例子,别人家的小孩和自己的小孩同时打破了一个杯子,自己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看待这件事的感受不同,而导致自己的情绪不同(行为是一样)。
作者建议,当要表达愤怒时,应当采取4个步骤: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导致了我们生气;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我们也应在这之中先倾听他人,让别人也冷静下来,而不是处于对峙的状态。
总之,批评和指责无异于帮助解决问题。
当然,要想改变沟通方式,确实很难。而且,现实中,很多场景并不是处于沟通的状态,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别人的犯罪行为,我们也会很愤怒,然后透过网络等方式来表达。但是,还是要谨记,愤怒无异于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六、学会表达和接受感激
有时,我们会接受到别人的感激,也会向别人表达感激。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疑惑,这是真的在赞美我吗?是言过其实吗?是故意利用我吗?
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来感谢他人呢?我们应当去清楚地了解这些内容:
1.对方做了什么事让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如何?
在我看来,这就让感激具体化了,而不是那种泛泛之谈。
当我们接受他人的感激,又觉得受之有愧时,不妨也试试这样的表达,让对方清楚地告诉自己,自己给予了对方什么样的改善和满足。
我相信,这对双方都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总之,非暴力沟通并非是一种套路式的沟通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语言化的沟通方式,它的本质就在于了解当下的自己和对方的真实需求,诚实地面对。当然,确实很难很难,特别是当我们面对愤怒的时候。想要冷静没那么容易。
但是,不妨试一试,让自己的生活多充满一点爱,让更多阳光般的温暖洒在我们的心间。
这样的生活,多好。
愿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