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程和工具的发展最终让我们固化为一个“螺丝钉”,个人价值将持续弱化!
虽然只有一年时间,小犊君先后涉足小私企、外企、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在此分享一下个人对行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前段时间好友小盼童鞋要换工作,做了一段时间的沟通,其间对小盼童鞋提出的一个观点是非常认同的,“最佳创业模式是:小企业学做事、外企学规范和管理、国企学做人。准备十年,个人修养和人脉提升到一定程度,事半功倍”。

接下来的内容小犊君以自己从事的行业为例来做分析:
成熟的行业(手机) + 足够的案例积累(大数据) = 完善的流程 + 工具 = 失业吧!
企业发展现状
1、小企业
一年前,小犊君和每个刚步入工作的毕业生一样,对好多事情存在一些敬畏,前几个月基本是在凌乱中度过。同时也看到了小私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者的眼光和魄力,也经历了这家企业由中兴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

盈利模式一:
争取手机项目订单 -- 获取前期研发费用 --- 中期审核 --- 后期项目往往夭折 --- 恶性循环
从笔者的观察,这家企业主推该盈利模式,却无法留住人才,伴随旧项目的结束,也往往意味着人才的大规模流失。
盈利模式二:
依托大型手机生产厂商,参与产品研发稳定获利,例如:sony,就笔者的观察来说,中科创达正是走的该路线,大规模整合该类人力资源,也确实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就手机设备生产来说,该模式符合各大生产厂商的战略趋势。
1、多年来对手机研发的投入,足够的技术积累,不太需要颠覆性创新;
2、规范且完善的开发流程和工具研发足以保证手机品质,只需“螺丝钉”奔赴各个岗位,同时也能保证各企业的核心技术,保证产品的差异化;
3、伴随着各大厂商的混战格局,降低人力成本大势所趋。
对于小企业来说,不依托于大企业的发展而走自主开发的成熟产业路线,如果没有小米、乐视等企业充裕的资金来源以及相应核心竞争力,等待它的只有消亡。

2、外企
2016年的年初,笔者有幸走近sony,也目睹了sony的大规模裁员。现在想来,sony领导层的做法是非常的明智的,当然其中很多人走向了乐视,但这就是趋势。
1、sony的手机产业是非常成熟的,这也是笔者的直观感受,流程规范非常完善,各类开发工具也做到了极致;
2、在sony只需保证部门协调即可完成工作和产品开发,已经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只需要“螺丝钉”。
3、国内知名设备厂商
就产品技术本身来说,相比于sony华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就笔者的切身感受,趋势却是完全一致的。
最近和负责手机触屏技术开发的同事讨论关于行业发展时,就提出器件软硬件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快,也许只需要2-3年时间。这也预示着不单是企业内部,整个相关行业都是如此。
5年来,华为在智能机领域做了大量的积累,现阶段也确实在向流程化和工具化的方向发力。正如笔者最近在负责LCD相关的“傻瓜式”软件开发文档的编纂,我们渴望达到的最佳效果是:入职新生按照开发手册即可保证产品的高效高质,这件事只需要一个前提,即足够的积累。也许,只需要三年时间,sony模式即可在华为复制。
正如小犊君前段时间解决技术问题一样,修改不到10行的源码,却花费一天的时间用来验证可靠性,甚至为做“白盒测试”又开发了100多行的代码。对于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行业来说,性能和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会失业
该命题的成立要依托于成熟的行业发展,比如手机行业。
虽然手机行业各路诸侯混战,一旦未来行业出现大整合,失业潮是必然的!
1、在该领域成熟发展的厂商是最有可能实现大整合的霸主,流程和工具的进一步发展,继续削弱人的价值;
2、提供“螺丝钉”的企业会继续迎来不错的发展,掌握在少数企业还是花落各家,有待笔者继续观察;

总结
走成熟市场,我们何不依托大企业的发展;
走新兴市场,脚踏实地,需要共同的努力和思索,不是吗?
一个产业的成熟发展对个人来说是残酷的,却是整个人类的进步!也意味着新的机遇,未来的伙伴们!
网友评论